第28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水面的烟云渐渐地消散。落日余晖之下,红莲相互偎依,宛如美人醉酒;白鹭默默无言,看似诗人多愁。一切的一切都那么地静谧恬淡,就像什么都没有变化,什么都没有发生。

    不平静的只有词人的心底,下片更是一口气连用了三个典故:东晋的殷浩罢官之后愤愤不平,每天对空书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这就是“书咄咄”;唐代的司空图自嘲,说自己才疏学浅,位卑职低,年事已高,无论哪条都该退隐,这就是“且休休”;而“一丘一壑”的意思,则是在哪里不能够风流倜傥呢?只不过“但觉新来懒上楼”而已。

    这可真是平淡之极,也深沉之极。

    但,一丘一壑也风流,却是真的。比如: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62]

    这跟前面所引苏轼《浣溪沙》是同样的题材,风格相近又略有不同。这种细微的差别,其实只要比较一下“敲门试问野人家”和“醉里吴音相媚好”就能体会出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更贴近农村和农民。 [63]

    也许,这就是辛弃疾了。他跟苏轼一样,是波澜壮阔和丰富多彩的,甚至更加海纳百川。正是这种超乎常人的豪雄刚健和豁达大度,使他即便风花雪月也不同凡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64]

    僝读如蝉,僽读如昼,僝僽就是折磨,而凄风苦雨折磨的是刚刚盛开的春花。落花原本是词人最爱的题材,这样的写法却很罕见,几乎可以看作元曲的前奏。更重要的,是其他同类作品不是感叹人生易老,就是伤心命运多舛,这首词却表现出超越个人身世的悲悯情怀,让人怦然心动。

    辛弃疾的确是不朽的。

    没有辛弃疾的宋词,则无法想象。

    [56] 贺铸《踏莎行》上片。

    [57] 贺铸《六州歌头》上片部分。

    [58]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9]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下片开篇句。

    [60]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

    [61] 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中“书咄咄”典出《世说新语·黜免》,“且休休”典出《新唐书·司空图传》;“一丘一壑”的出典有两个,《汉书·叙传》和《世说新语·品藻》。

    [62]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63]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64] 辛弃疾《粉蝶儿》上片。

    李清照及其他

    在辛弃疾的作品中,还有一首词值得注意:

    千峰云起,

    骤雨一霎儿价。

    更远树斜阳,

    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

    只消山水光中,

    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

    松窗竹户,

    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

    又是一般闲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