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军作战。他本无辉煌的战绩,但升迁却异常快,1864年时是浙江巡抚,1867年就成了闽浙总督,曾国藩由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后,他就成了两江总督。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慈禧插进湘系集团的一枚钉子。

    马新贻被刺于由校场阅兵回总督府的路上,刺客当场被捉,自称叫张文祥。这就是刺马案,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马新贻被刺后,整个中国风言风语。有人说是太平军余孽干的,只是为了替死在马新贻手中的兄弟们报仇。还有一种说法让曾国藩大为不安:马新贻是被湘系集团谋杀的,因为曾国藩不想让两江总督这个肥缺落到非湘系人手里。

    慈禧单刀直入,曾国藩明白,慈禧心有疑虑,但又不能明问,所以用这个问句试探曾国藩。

    曾国藩心领神会,毫不犹豫地给了回复:“马新贻被刺这事的确很吊诡。”

    慈禧锥子般的目光审视着曾国藩,没发现任何异样:“马新贻办事很好。”

    “是,他办事平和、精细。”曾国藩淡淡地说。

    “你要还他一个公道。”

    曾国藩提高音量:“臣一到金陵,就一心一意审理此案。”

    慈禧在帘子后微微点了点头,不再说话。曾国藩自然也不会开口。

    许久,慈禧问:“你的身体如何?”

    曾国藩诚实地回答:“脚肿虽消,但两腿酸软,行动维艰。尿频、尿痛、尿不尽。这只好眼,也要坏掉了。”

    慈禧轻轻“哦”了一声,双方的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没有结束。

    十天后,慈禧听说曾国藩竟然还在京城,而且丝毫没有要回金陵的意思。于是她再召见曾国藩,一面就问:“你什么时候去金陵?”

    曾国藩回答:“三日后就启程。”

    “为何还要等三日?”

    曾国藩听出了慈禧的不耐烦,慌忙跪下。他想说的是,三日后乃良辰吉日。

    但这话不能和慈禧说,慈禧也没让他说,略带训斥的口气道:“金陵的事要紧,你早些去!”

    曾国藩立即回答:“马上就走,绝不敢耽搁。”

    第二天,慈禧问:“曾国藩走了吗?”

    人回答:“正在收拾东西。”

    第三天,慈禧又问:“曾国藩走了吗?”

    人回答:“在收拾东西。”

    慈禧很不高兴,人告诉他:“曾国藩做事向来平稳缓慢。”

    “放屁!”慈禧几乎要跳起来,“他在拖延。”

    六天后,曾国藩终于上路了。上路前,他去见慈禧。

    慈禧讥讽道:“终于要走了。”

    曾国藩叩头,慈禧要他起身时,他起了半天,才勉强站起。

    “你的病不算重。”慈禧笑道。

    曾国藩不知慈禧什么意思。

    慈禧皮笑肉不笑地说道:“还能跪着。”

    这句话暗藏玄机,曾国藩额头立即汗出,告别慈禧后,当天夜里,收拾行囊,鸡叫头遍,就出了北京城。

    可是,出北京城后,他的步子就和蜗牛差不多了。从北京到金陵,他足足走了三十六天。

    这三十六天里,是曾国藩有生以来活得最舒服的日子。路上有各地官员迎接照顾,他又有精力和时间回想一生的往事。可每次想到最幸福时光时,“马新贻”这三个字就会蹦进他脑海。

    每次“马新贻”这三个字蹦入脑海时,他都要长叹一声。

    “这案子不好办。”他对心腹说。

    心腹不以为然:“比天津教案还难?”

    曾国藩一愣,的确,没有任何一件案子比天津教案还难。但马新贻案的确很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