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2)
,飞升而去。
吐突承璀嗜蛤蜊,炙以铁丝床,数浇鹿角浆,然后食。(《传芳略记》)
宪宗时显赫的吐突宦官,有着奇特的美食爱好。
穆宗以玄绡、白书、素纱、墨书为衣服,赐承幸宫人,皆淫鄙之词,时号诨衣。至广明中,犹有存者。(《史讳录》)
穆宗赐给宠幸过的妃子衣服,上面写满淫语。一个人如果无聊了,会想出更无聊的事,此之谓也。
白氏履道里宅有池水,可泛舟。乐天每命宾客,绕船以百十油囊,悬酒炙沉水中,随船而行。一物尽,则左右又进之。藏盘筵于水底也。(《穷幽记》)
这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后的闲暇生活,惬意如此。
霍仙鸣别墅在龙门,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雕镂木盘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云林异景志》)
霍仙鸣,唐德宗时代的神策军护军中尉,极受恩宠。
萧余上元夜于宣阳里酒盘下得一物,如人眼睛,其体类美石,光彩射人。余夜游市肆,闲置掌中,每行黑暗衢巷,随身光明,三尺毫末可鉴。后因而飞出。(《影灯记》)
一块明亮如灯的宝石。
长安孙逢年,日一醉,无虚席。妓妾曳绮罗者,二百余人。晚年衰惫,齿皆中龋,空虚如楼阁,而旧好不衰。(《长安后记》)
一个好酒又好色的人,真是可以。
胡阳白坛寺,幡刹日中有影,月中无影,不知何故。因号怯夜幡。(《金台记》)
细想之下,有点恐怖。
翰林有龙口渠通内苑。大雨之后,必飘诸花蕊,经由而出,有百种香色,名不可尽,春月尤妙。(《金銮密记》)
翰林院通着大明宫。雨天后,总有百花之蕊漂出,载着深宫的故事。
元公辅不饮,群僚百种强之,辞以鼻间酒气己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元载鼻尖,出一青虫如小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之,去此何患?”元载是日,己饮一斗,五日倍是。(《玄山记》)
酒魔,却怕酒?
谢灵运美须,临刑施南海祗洹寺,为维摩诘须,寺中宝惜。中宗时,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遣人取之,仍剪弃其余。(《国史纂异》)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胡须很好看,死后被人剪下,用在了维摩诘佛像上。到唐朝,安乐公主与人“斗草”,竟将之剪了下来。
贞观中,太宗诏用麻纸写敕诏。高宗以白纸多虫蛀,尚书省颁下州县,并用黄纸。(《史补》)
关于唐代朝廷诏书用纸的掌故。
龟兹国进一枕,色如玛瑙。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入梦中。帝名为游仙枕。(《开元天宝遗事》)
确实是个不错的枕头。
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熟。凌晨傍花枝,口吸花露润肺。(《开元天宝遗事》)
贵妃比较胖。
贵妃素有肉体,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开元天宝遗事》)
贵妃确实比较胖。
李辅国大畏薯药,或人因以示之,必眼中火出,毛发皆沥血,因致大病。(《叩头录》)
通天权宦李辅国,皇帝都不怕,却怕薯药。薯药,即山药。
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开元天宝遗事》)
这宝珠,适合健忘的人带着。
杨恂遇花时,就花下取蕊,粘缀于妇人衣上,微用蜜蜡兼挼花浸酒,以快一时之意。(《三堂往事》)
其情如此。
吐突承璀嗜蛤蜊,炙以铁丝床,数浇鹿角浆,然后食。(《传芳略记》)
宪宗时显赫的吐突宦官,有着奇特的美食爱好。
穆宗以玄绡、白书、素纱、墨书为衣服,赐承幸宫人,皆淫鄙之词,时号诨衣。至广明中,犹有存者。(《史讳录》)
穆宗赐给宠幸过的妃子衣服,上面写满淫语。一个人如果无聊了,会想出更无聊的事,此之谓也。
白氏履道里宅有池水,可泛舟。乐天每命宾客,绕船以百十油囊,悬酒炙沉水中,随船而行。一物尽,则左右又进之。藏盘筵于水底也。(《穷幽记》)
这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后的闲暇生活,惬意如此。
霍仙鸣别墅在龙门,一室之中,开七井,皆以雕镂木盘覆之。夏月,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云林异景志》)
霍仙鸣,唐德宗时代的神策军护军中尉,极受恩宠。
萧余上元夜于宣阳里酒盘下得一物,如人眼睛,其体类美石,光彩射人。余夜游市肆,闲置掌中,每行黑暗衢巷,随身光明,三尺毫末可鉴。后因而飞出。(《影灯记》)
一块明亮如灯的宝石。
长安孙逢年,日一醉,无虚席。妓妾曳绮罗者,二百余人。晚年衰惫,齿皆中龋,空虚如楼阁,而旧好不衰。(《长安后记》)
一个好酒又好色的人,真是可以。
胡阳白坛寺,幡刹日中有影,月中无影,不知何故。因号怯夜幡。(《金台记》)
细想之下,有点恐怖。
翰林有龙口渠通内苑。大雨之后,必飘诸花蕊,经由而出,有百种香色,名不可尽,春月尤妙。(《金銮密记》)
翰林院通着大明宫。雨天后,总有百花之蕊漂出,载着深宫的故事。
元公辅不饮,群僚百种强之,辞以鼻间酒气己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元载鼻尖,出一青虫如小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之,去此何患?”元载是日,己饮一斗,五日倍是。(《玄山记》)
酒魔,却怕酒?
谢灵运美须,临刑施南海祗洹寺,为维摩诘须,寺中宝惜。中宗时,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遣人取之,仍剪弃其余。(《国史纂异》)
南北朝诗人谢灵运的胡须很好看,死后被人剪下,用在了维摩诘佛像上。到唐朝,安乐公主与人“斗草”,竟将之剪了下来。
贞观中,太宗诏用麻纸写敕诏。高宗以白纸多虫蛀,尚书省颁下州县,并用黄纸。(《史补》)
关于唐代朝廷诏书用纸的掌故。
龟兹国进一枕,色如玛瑙。枕之,则十洲、三岛、四海、五湖,尽入梦中。帝名为游仙枕。(《开元天宝遗事》)
确实是个不错的枕头。
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熟。凌晨傍花枝,口吸花露润肺。(《开元天宝遗事》)
贵妃比较胖。
贵妃素有肉体,苦热肺渴。每日含一玉鱼,藉其凉津沃肺。(《开元天宝遗事》)
贵妃确实比较胖。
李辅国大畏薯药,或人因以示之,必眼中火出,毛发皆沥血,因致大病。(《叩头录》)
通天权宦李辅国,皇帝都不怕,却怕薯药。薯药,即山药。
开元中,张说为宰相,有人惠说一珠,绀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阙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开元天宝遗事》)
这宝珠,适合健忘的人带着。
杨恂遇花时,就花下取蕊,粘缀于妇人衣上,微用蜜蜡兼挼花浸酒,以快一时之意。(《三堂往事》)
其情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