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午桥庄小儿坡,茂草盈里,晋公每使数群羊散于坡上,曰:“芳草多情,赖此装点也。”(《记事珠》)

    宰相裴度的优雅情趣。

    剡人贾傅于镜湖泊舟,夜月,纵步于清水芳荷中,见二叟立语,一呼碧继翁,一呼篁栖叟,相与吟诗。贾叱之,化为白鹤飞去。(《树萱录》)

    世界尽头的清幽仙境。

    韦善俊者,京兆杜陵人也,或静栖林野,或醉卧道途,常携一犬,号之曰“乌龙”,所至之处,必分己食以饲之。犬复病疥,毛尽秃落,无不嫌恶之。一日牵犬而去,犬已长六七尺,化为龙,长数十丈,善俊乘龙升天,拏其殿角,纵迹犹在。(《仙传拾遗》)

    那只掉毛的老狗,真的就变成苍龙了。

    夏侯隐者,不知何许人也。大中末,游茅山天台间,常携布囊竹杖而已。饮食同常人,而独居一室,不杂于众。或露宿坛中,草间树下,人窥觇之,但见云气蓊欝,不见其身。每游三十五十里,登山渡水,而闭目善睡,同行者闻其鼻鼾之声,而步不差跌,足无蹶碍,至所止即觉,时号作睡仙。后不知所终。(《仙传拾遗》)

    一个连走路都在睡觉的唐朝睡神。

    段仙姑,江州人,居庐山修炼,虎豹随身。仙姑喜雨,有大雨,必登庐山之巅,两虎为伴,裸身受雨,山民谓之雨仙。(《墉城集仙录》)

    奇美之景,自可想象。

    许宣平,睿宗景云中,隐于城阳山,三十余年,访之不见,但览庵壁题诗云:“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人歌垅上,谷鸟戏岩前。”后百余载,至咸通十二年,其后人许明恕家婢,于南山中见宣平食桃,自称许家祖上,遗桃于婢。归家言之,明恕嗔婢将上祖之名牵呼,取杖打之。婢随杖身起,不知所之。后有人入山内,逢见婢,身衣树皮,行疾如风,遂入升林木而去。(《续仙传》)

    一个婢女意外成仙的故事。

    前泾阳令伊璠,为戎所得,屡脱命于刀下,其后血属相失,村服暗行,及篮关,为猛兽搏而食之。(《阙史》)

    黄巢乱起,长安附近的泾阳县令,孤身逃跑。看上去命还不错,屡次从兵锋中逃脱。终于到了篮关,他觉得能喘口气了,没想到旁边跳出一头饿了多天的老虎——这就是残唐时代一个官员的遭遇。

    附 录 唐代志怪传奇与笔记小说要录

    唐朝的历史分期,当以高祖建唐的武德元年至“玄武门之变”爆发为初唐(公元618年—626年),太宗即位的贞观元年至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为盛唐(公元626年—755年),肃宗即位的至德元年至文宗大和九年“甘露之变”爆发为中唐(公元756年—835年),文宗改元开成元年至懿宗咸通十四年为晚唐(公元836年—873年),僖宗即位至唐朝灭亡为残唐(公元874年—907年)。

    从志怪传奇和笔记小说的角度看,初唐和盛唐时,这方面的作品寥寥;进入时代氛围幽暗的中唐后,则大为繁盛,一直延续到晚唐;从残唐开始,渐渐转衰。

    有唐一代的志怪传奇和笔记小说作家,其身份从赶考的士子到幕府中的幕僚,从一方的刺史到当朝的宰相,阶层各异,不一而足。他们兼具幻想小说家、社会新闻记者和秘密历史学家的三重身份,在创造了一个绚烂魔幻的迷宫的同时,还在作品中有意无意地保留了大量不见于正史的珍贵秘闻。

    一言以蔽之:唐代志怪传奇和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最宝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