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9节(1/2)
人,他们算是相比之前那几个低一等级的,不过他们仍然惦记着争取自己的利益。
“对,一份盟约,一份在本仙见证下共同确立的,包括元璋及其子孙都必须遵守,同样全天下也都必须遵守的盟约,以后所有制度,所有法律都必须遵循这份盟约,与这份盟约相违就示为违背天意。如果元璋及其子孙违背盟约,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违背天意,他们的天命也就失去,那时候其他有能力的华夏之民都可以推翻他重建新的帝国。这份盟约我会起草然后你们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连同元璋及诸藩王一起坐下来共同商议,若大多数人同意,那么由我将其同样写入盟约,等登基大典上共同以这份盟约来对天盟誓,日后新君继位也必须以这份盟约来盟誓方可继位。”
杨丰说道。
实际上这就是立宪。
这一点同样也是必须的,都快十五世纪了,还不赶紧立宪那就纯属找事情了,趁着现在控制局势的绝大多数还不是儒生,甚至绝大多数都出身贫寒,赶紧把一份有利于普通百姓的宪法确立下来。
这是士绅实力最弱的时代。
朱元璋是佃户,陈友谅是底层小吏,张士诚是私盐贩子,明玉珍是自耕农,方国珍是海盗,哪怕刚刚投降的李思齐也是小吏,他是县典史出身的,陈友定也是自耕农当兵,数得上的巨头里面也就何真一个地主,但没有一个是真正儒生,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原本目不识丁。这些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小,而且出身里囊括社会各个行业,都是上战场打天下的,由杨丰负责起草纲领,他们坐下来商议细节,最后制定一份儒家色彩最淡的宪法然后以天授旗号确定,从而使大明直接进入宪政时代。
皇帝仍旧是最高统治者。
但君权天授,他必须遵守这份对天盟誓的宪法,他敢反对的话那些野心家立刻就会跳出来,甚至如果他激怒百姓,百姓也可以去海外把那些藩王迎回来,就像英国人喜欢去迎外国人当国王一样。
陈家也好张家也好可都曾经是天命之主的候选人,他们手中玉册可没收回,若朱家失去天命,他们当然有资格接手,杨丰把他们扔到外面就是做这种准备的,如果老百姓无法忍受朱家统治,大不了起兵然后去迎他们然后里应外合夺朱家江山,甚至某一天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的后代在海外发展出足够的实力,在他们的威胁下朱家的后代还必须收敛些以团结治下百姓,否则这些人就拿着盟约找他茬他也无可奈何。
至于真发生这种内战……
那就战好了。
反正都是炎黄子孙,反正他们也都不敢改信别的信仰,真敢信别的宗教的话他们连统治自己领地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跟朱家争天命了!
第826章 新大明帝国
既然是仙师提出的,那当然所有人都支持……
包括朱元璋。
他不支持也得支持,他根本就没有反对的资格,更何况这东西对他也没什么坏处,至少可以把他的君权天授通过文字明确下来,如果说以前帝王说君权天授只是自说自话,但仙师主持下的这份盟约,就可以把君权天授这一点变成世世代代传下的铁律。
这对他的后代有好处。
就这样仙师很快拿出这份盟约的主要纲领。
首先开篇就确定了一点华夏之民人人平等。
华夏之民无高低贵贱之分。
无论王公贵族,贩夫走卒,无论男女统统都平等,当然,这个华夏之民的范围比较灵活,具体解释这个由各家讨论决定,但只要纳入华夏之民的范围,那么就是人人平等。不准再以华夏之民为奴婢,哪怕当仆人丫鬟也只能雇佣,这个问题不算步子迈得大,宋朝就已经是这样,大明继承自大宋当然也要继承这一点,奴隶制度本身是异族入侵的遗毒,这只能
“对,一份盟约,一份在本仙见证下共同确立的,包括元璋及其子孙都必须遵守,同样全天下也都必须遵守的盟约,以后所有制度,所有法律都必须遵循这份盟约,与这份盟约相违就示为违背天意。如果元璋及其子孙违背盟约,那么也就意味着他们违背天意,他们的天命也就失去,那时候其他有能力的华夏之民都可以推翻他重建新的帝国。这份盟约我会起草然后你们看看有什么需要补充的,连同元璋及诸藩王一起坐下来共同商议,若大多数人同意,那么由我将其同样写入盟约,等登基大典上共同以这份盟约来对天盟誓,日后新君继位也必须以这份盟约来盟誓方可继位。”
杨丰说道。
实际上这就是立宪。
这一点同样也是必须的,都快十五世纪了,还不赶紧立宪那就纯属找事情了,趁着现在控制局势的绝大多数还不是儒生,甚至绝大多数都出身贫寒,赶紧把一份有利于普通百姓的宪法确立下来。
这是士绅实力最弱的时代。
朱元璋是佃户,陈友谅是底层小吏,张士诚是私盐贩子,明玉珍是自耕农,方国珍是海盗,哪怕刚刚投降的李思齐也是小吏,他是县典史出身的,陈友定也是自耕农当兵,数得上的巨头里面也就何真一个地主,但没有一个是真正儒生,甚至绝大多数都是原本目不识丁。这些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小,而且出身里囊括社会各个行业,都是上战场打天下的,由杨丰负责起草纲领,他们坐下来商议细节,最后制定一份儒家色彩最淡的宪法然后以天授旗号确定,从而使大明直接进入宪政时代。
皇帝仍旧是最高统治者。
但君权天授,他必须遵守这份对天盟誓的宪法,他敢反对的话那些野心家立刻就会跳出来,甚至如果他激怒百姓,百姓也可以去海外把那些藩王迎回来,就像英国人喜欢去迎外国人当国王一样。
陈家也好张家也好可都曾经是天命之主的候选人,他们手中玉册可没收回,若朱家失去天命,他们当然有资格接手,杨丰把他们扔到外面就是做这种准备的,如果老百姓无法忍受朱家统治,大不了起兵然后去迎他们然后里应外合夺朱家江山,甚至某一天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的后代在海外发展出足够的实力,在他们的威胁下朱家的后代还必须收敛些以团结治下百姓,否则这些人就拿着盟约找他茬他也无可奈何。
至于真发生这种内战……
那就战好了。
反正都是炎黄子孙,反正他们也都不敢改信别的信仰,真敢信别的宗教的话他们连统治自己领地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跟朱家争天命了!
第826章 新大明帝国
既然是仙师提出的,那当然所有人都支持……
包括朱元璋。
他不支持也得支持,他根本就没有反对的资格,更何况这东西对他也没什么坏处,至少可以把他的君权天授通过文字明确下来,如果说以前帝王说君权天授只是自说自话,但仙师主持下的这份盟约,就可以把君权天授这一点变成世世代代传下的铁律。
这对他的后代有好处。
就这样仙师很快拿出这份盟约的主要纲领。
首先开篇就确定了一点华夏之民人人平等。
华夏之民无高低贵贱之分。
无论王公贵族,贩夫走卒,无论男女统统都平等,当然,这个华夏之民的范围比较灵活,具体解释这个由各家讨论决定,但只要纳入华夏之民的范围,那么就是人人平等。不准再以华夏之民为奴婢,哪怕当仆人丫鬟也只能雇佣,这个问题不算步子迈得大,宋朝就已经是这样,大明继承自大宋当然也要继承这一点,奴隶制度本身是异族入侵的遗毒,这只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