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节(1/2)
北伐,太宗自燕京城下军溃,辽兵追之,只身得脱,凡行在服御宝器尽为所夺,从人宫嫔尽为陷没,股上中箭,岁岁必发,其弃天下竟以箭疮发云!盖辽乃不共戴天之仇,反捐金缯数十万,且事之为叔父……为人子孙,当如是乎?”
这封诏书一开头,起初听得人莫名其妙,怎么不讲此次谍细谋乱,突然扯到宋太宗身上去了,还是当年高梁河飙车的丑事?
但听到后面,众人神色顿时严肃起来,明白了用意。
如今反战的朝臣,往往都要抬出真宗当年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两国和平了二十余载为由,劝阻官家维持现状,南北互制,再以谈判的方式将燕云之地索回,不要大兴兵戈,走上前唐穷兵黩武的老路。
且不说谈判拿回燕云,现实不现实,这种方式,就是以父压子。
臣子的话可以不听,但先帝的决断,不能否定。
可现在,官家抬出了祖父宋太宗。
太宗当年惨啊,高粱河一战虽然只身逃脱,却中了箭伤,年年复发,最后活生生地被这等伤势拖累死了,这等不共戴天之仇,岂能不报?
接下来,就是讲到辽国和燕云之地的关系:
“幽、蓟之地本被皇风,曩以晋、汉多虞,契丹因而盗据……《诗》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我朝照临,书轨大同,岂使齐民陷兹朔漠……朕当董齐师旅,殄灭夷氛,即期诛虏,以庆混同!”
这段话也与太宗有关。
高粱河车神前,太宗诏书是这样说的:“朕祗膺景命,光宅中区。右蜀全吴,尽在提封之内,东渐西被,咸归覆育之中……眷此燕之地,本为中国之民。晋汉以来,契丹窃据,迨今不复……朕当续御戎军,亲临寇境,径指西楼之地,尽焚沙漠之庭……”
高粱河车神后,太宗诏书马上变了:“朕受天景命,奄宅中区。以四海为家,兆民如子,冀咸登于富寿,岂务胜于甲兵?况与契丹本通邻好……今闻边境谧宁,田秋丰稔,军民所宜安堵,无或相侵……如今后辄入北界掳掠及盗窃,亦仰所属州军收捉重断,所盗物并送还之。”
然后等到雍熙三年,听闻契丹国内动荡,有机可乘,宋太宗大喜过望,再度北伐,又变为了:“蠢兹北方,敢拒皇威,倔强沙漠之中,迁延岁月之命……幽、蓟之地本被皇风,曩以晋、汉多虞,契丹因而盗据……《诗》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国家照临所及,书轨大同,岂使齐民陷兹朔漠!”
单看这些诏书的对比,宋太宗在对辽态度上,前倨后恭,恭后再倨,倨后又恭,实在有些小丑。
当然,不能完全以武事论断一位君王的功绩,他于内政方面还是有建树的,而且战前宣战嘛,总要师出有名,不能说对方孤儿寡母,优势在我……
但现在赵祯引用太宗的话语,却又占据了绝对的大义,这显然是承袭祖父的遗愿了。
萧胡睹失魂落魄,又没文化,本来也听不明白,被禁军控制住的耶律庶成,则脸色发白,双目涌出泪水来。
这哪里是诏书?分明是战书!
换做平常时期,哪怕两府宰执都赞同开战,这等诏书也要慎之又慎,不能随意颁布。
可现在……
天子险些遇刺,群情激奋至此,最后的阻碍已然荡平。
与辽人彻底决裂的时候到了!
果然在诏书的末尾,直接下达了对辽国使团的处置:“逐耶律庶成、萧胡睹出国境,永不接待契丹使臣!”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太学学子发出震天欢呼,四方馆内的其他使臣眼神交流,也流露出震
与期待之色。
遣返使臣,废除盟约!
时隔十数载,两个超级大国,
这封诏书一开头,起初听得人莫名其妙,怎么不讲此次谍细谋乱,突然扯到宋太宗身上去了,还是当年高梁河飙车的丑事?
但听到后面,众人神色顿时严肃起来,明白了用意。
如今反战的朝臣,往往都要抬出真宗当年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两国和平了二十余载为由,劝阻官家维持现状,南北互制,再以谈判的方式将燕云之地索回,不要大兴兵戈,走上前唐穷兵黩武的老路。
且不说谈判拿回燕云,现实不现实,这种方式,就是以父压子。
臣子的话可以不听,但先帝的决断,不能否定。
可现在,官家抬出了祖父宋太宗。
太宗当年惨啊,高粱河一战虽然只身逃脱,却中了箭伤,年年复发,最后活生生地被这等伤势拖累死了,这等不共戴天之仇,岂能不报?
接下来,就是讲到辽国和燕云之地的关系:
“幽、蓟之地本被皇风,曩以晋、汉多虞,契丹因而盗据……《诗》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我朝照临,书轨大同,岂使齐民陷兹朔漠……朕当董齐师旅,殄灭夷氛,即期诛虏,以庆混同!”
这段话也与太宗有关。
高粱河车神前,太宗诏书是这样说的:“朕祗膺景命,光宅中区。右蜀全吴,尽在提封之内,东渐西被,咸归覆育之中……眷此燕之地,本为中国之民。晋汉以来,契丹窃据,迨今不复……朕当续御戎军,亲临寇境,径指西楼之地,尽焚沙漠之庭……”
高粱河车神后,太宗诏书马上变了:“朕受天景命,奄宅中区。以四海为家,兆民如子,冀咸登于富寿,岂务胜于甲兵?况与契丹本通邻好……今闻边境谧宁,田秋丰稔,军民所宜安堵,无或相侵……如今后辄入北界掳掠及盗窃,亦仰所属州军收捉重断,所盗物并送还之。”
然后等到雍熙三年,听闻契丹国内动荡,有机可乘,宋太宗大喜过望,再度北伐,又变为了:“蠢兹北方,敢拒皇威,倔强沙漠之中,迁延岁月之命……幽、蓟之地本被皇风,曩以晋、汉多虞,契丹因而盗据……《诗》云:‘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国家照临所及,书轨大同,岂使齐民陷兹朔漠!”
单看这些诏书的对比,宋太宗在对辽态度上,前倨后恭,恭后再倨,倨后又恭,实在有些小丑。
当然,不能完全以武事论断一位君王的功绩,他于内政方面还是有建树的,而且战前宣战嘛,总要师出有名,不能说对方孤儿寡母,优势在我……
但现在赵祯引用太宗的话语,却又占据了绝对的大义,这显然是承袭祖父的遗愿了。
萧胡睹失魂落魄,又没文化,本来也听不明白,被禁军控制住的耶律庶成,则脸色发白,双目涌出泪水来。
这哪里是诏书?分明是战书!
换做平常时期,哪怕两府宰执都赞同开战,这等诏书也要慎之又慎,不能随意颁布。
可现在……
天子险些遇刺,群情激奋至此,最后的阻碍已然荡平。
与辽人彻底决裂的时候到了!
果然在诏书的末尾,直接下达了对辽国使团的处置:“逐耶律庶成、萧胡睹出国境,永不接待契丹使臣!”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太学学子发出震天欢呼,四方馆内的其他使臣眼神交流,也流露出震
与期待之色。
遣返使臣,废除盟约!
时隔十数载,两个超级大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