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7节(精校版完结)(1/2)
***
永延元年。
李泌站在群臣之首,看着御榻上英姿勃发的李氏天子,觉得自己一生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太上皇三十余年的治理,大唐已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东边,巨轮远航于大洋之上,西边,朝廷计划着在二十年内修成前往巴格达的直道,这横跨两万里的疆土上,百姓富足,文化灿烂,日新月异。
李泌知足了,且萌生了功成身退之心。
待到永延二年,朝局稳定下来,他授意官员上书请立太子,自己则在书房中写下了一封告老致仕的折子,次日亲自呈于李祚。
这次觐见,李泌心里颇为轻松,入宫前便让闲云将道袍挂起来晒了。
然而,
“陛下说什么?”李泌回过神来,问道:“何谓‘改制’?”
“朕时常在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往后若子孙不肖,如何治理得了这数万里的疆域……”
李泌对这些话十分耳熟,知道是《新思报》上那些文人的言论,不由深深皱起了眉。
他好不容易让当今天子认同了李氏子孙的身份,可没想到一转头,这个年轻的李氏天子又不认同帝王的身份了。
“陛下!”李泌不得不提高音量,打断了李祚的荒唐言论。
他心里的清风白云在这一刻渐渐远去。
于他而言,守卫李唐宗庙的斗争又开始了。
***
风吹过山林,鹤发松姿的老者在树下打了一套拳,气定神闲地收了势,拿起一封报纸在躺椅上看了起来。
他依旧关注着天下事。
但他已学会了改变世事不一定要靠权力,也可以靠思想。
这是更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如同种下一颗颗种子,然后静待花开。
良久,他放下了那份报纸离开。
衣袖一挥,像是洒下了满唐的华彩……
完本感言
昨晚到今天我一直在想该写个什么样的番外,但特定背景下想写的故事都写完了,再添也只能添些重复性的东西,把《终宋》甚至《我非》的番外移过来也不会有太多差别。
既然是唐朝,最后以李白与白鱀遨游长江来表达时代的变化,是我更喜欢的方式,实在没有想要再往后添的内容了。
想清楚这点之后,我开始写这篇迟来的完本感言和大家告别。
首先,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大家。
每个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常想我的一粥一饭都是来自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对我的成就,也感谢一年零五个月的时光里大家的陪伴。
写感言对我来说是比写故事还难的事,我始终觉得对大家最真挚的感谢是不断更,好比员工对老板再怎么拍胸脯,都不如兢兢业业地干活。
我一直很怕有人等着看更新然后当天没等到。
说说这本书吧。
与《终宋》一样,我在整本书设定了一个内核和主线,《终宋》是一腔毅勇扫除懦弱,《满唐》则是贵贱之间的自我身份认同,并选在唐中期世族寒庶矛盾爆发的时间点进行这个命题。
从最开始的书僮、逃奴身份,命贱可以被直接活埋;中期需要攀附贵权、假冒皇嗣才能打破阶层;后期在贵贱的立场之间做出选择,始终讨论的是薛白本身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获得权力过程中他的初心与改变。
从小说背景脱离出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想要维持自我的故事。
我写书需要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内核与主线,有它在,我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整体才能不散。结构是根据它搭建,矛盾冲突是因为它,故事由它而起也
永延元年。
李泌站在群臣之首,看着御榻上英姿勃发的李氏天子,觉得自己一生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经过太上皇三十余年的治理,大唐已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盛世。
东边,巨轮远航于大洋之上,西边,朝廷计划着在二十年内修成前往巴格达的直道,这横跨两万里的疆土上,百姓富足,文化灿烂,日新月异。
李泌知足了,且萌生了功成身退之心。
待到永延二年,朝局稳定下来,他授意官员上书请立太子,自己则在书房中写下了一封告老致仕的折子,次日亲自呈于李祚。
这次觐见,李泌心里颇为轻松,入宫前便让闲云将道袍挂起来晒了。
然而,
“陛下说什么?”李泌回过神来,问道:“何谓‘改制’?”
“朕时常在想,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往后若子孙不肖,如何治理得了这数万里的疆域……”
李泌对这些话十分耳熟,知道是《新思报》上那些文人的言论,不由深深皱起了眉。
他好不容易让当今天子认同了李氏子孙的身份,可没想到一转头,这个年轻的李氏天子又不认同帝王的身份了。
“陛下!”李泌不得不提高音量,打断了李祚的荒唐言论。
他心里的清风白云在这一刻渐渐远去。
于他而言,守卫李唐宗庙的斗争又开始了。
***
风吹过山林,鹤发松姿的老者在树下打了一套拳,气定神闲地收了势,拿起一封报纸在躺椅上看了起来。
他依旧关注着天下事。
但他已学会了改变世事不一定要靠权力,也可以靠思想。
这是更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如同种下一颗颗种子,然后静待花开。
良久,他放下了那份报纸离开。
衣袖一挥,像是洒下了满唐的华彩……
完本感言
昨晚到今天我一直在想该写个什么样的番外,但特定背景下想写的故事都写完了,再添也只能添些重复性的东西,把《终宋》甚至《我非》的番外移过来也不会有太多差别。
既然是唐朝,最后以李白与白鱀遨游长江来表达时代的变化,是我更喜欢的方式,实在没有想要再往后添的内容了。
想清楚这点之后,我开始写这篇迟来的完本感言和大家告别。
首先,真的非常非常感谢大家。
每个读者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常想我的一粥一饭都是来自你们的支持,感谢你们对我的成就,也感谢一年零五个月的时光里大家的陪伴。
写感言对我来说是比写故事还难的事,我始终觉得对大家最真挚的感谢是不断更,好比员工对老板再怎么拍胸脯,都不如兢兢业业地干活。
我一直很怕有人等着看更新然后当天没等到。
说说这本书吧。
与《终宋》一样,我在整本书设定了一个内核和主线,《终宋》是一腔毅勇扫除懦弱,《满唐》则是贵贱之间的自我身份认同,并选在唐中期世族寒庶矛盾爆发的时间点进行这个命题。
从最开始的书僮、逃奴身份,命贱可以被直接活埋;中期需要攀附贵权、假冒皇嗣才能打破阶层;后期在贵贱的立场之间做出选择,始终讨论的是薛白本身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获得权力过程中他的初心与改变。
从小说背景脱离出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是否想要维持自我的故事。
我写书需要这样一个“一以贯之”的内核与主线,有它在,我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整体才能不散。结构是根据它搭建,矛盾冲突是因为它,故事由它而起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