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节(精校版完结)(1/2)
个时候病毒刚过去不长时间,老百姓被憋了半年多,都快憋疯了。我去看的时候电影院全是人。”西川说道。
余华回忆着《千与千寻》当年上映的盛况,“《千与千寻》上映4天吧,好像票房就破亿了。两个礼拜的时候,票房就过了3亿。我那个时候还跟张艺谋说,你的记录马上就要被打破了。”
“《千与千寻》最火的还是国外,国内最后票房是5.6亿人民币,在美国和日本特别火,我记得全球票房好像是4.8亿美元。”苏童道。
“因为这部在国外卖的也好啊!我听说当时好像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国务院才同意了国文集团收购沪美厂的事吧?”黄蓓佳向余华打听道。
余华看向导演组,这种对话应该是播不了的,他果然看见导演比了一个剪辑的手势,才放心的回答道:“是。沪美厂可是上海电影界的王牌之一,文华影视的动画人才大半都是出身于沪美厂。”
余华的话点到为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黄蓓佳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追问。
话题继续说回儿童文学,余华又说道:“我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他那个时候最火的是《哈利波特》。还有大仲马,给他推荐的大仲马的书,包括《基督山伯爵》,他看完之后说:爸爸,还有比《哈利波特》写的更好的书。”
“哈哈哈!”众人被童言童语逗得大笑。
在大家坐在书屋里谈天说地的时候,一个满头长发、戴着墨镜的男人正走向书屋。
苏童正在说话,他一旁的余华看到门口出现的人影,惊讶的叫出了声。
“诶?肖全?”
众人转头望去,认出了肖全这位全中国最有名的人像摄影师之一,连忙起身寒暄。
西川对肖全手中抱着的《我们这一代》摄影集很感兴趣,余华说:“这书你还没送过我呢?”
“今天就送你一本。”肖全笑着回了他一句。
“你什么时候到的啊?”西川问肖全。
“昨天半夜。”
在两人对话的时候,余华翻看着肖全带来的《我们这一代》。
这部摄影集是肖全的代表作,里面记录着国内文艺界众多艺术家的肖像照,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生于五六十年代,成名于八九十年代。
贾平凹、陈凯歌、姜文、崔健、杨丽萍,当然还有今天在场的余华,以及没在场的林为民。
“你这摄影集现在是经典了,你看余华一拿过来就在找自己。”西川调侃道。
余华翻着书,说道:“我不是在找自己,每个人我都看,这书我还没看过。”
他翻到了自己的肖像,将书面向大家,苏童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你,在团结湖吧?”
“对,团结湖。”余华指着书页上胡子拉碴的年轻人。
苏童又问道:“那你们怎么会跑到团结湖去拍照呢?”
“我们是去潘凯雄家,他家就住在团结湖边上。”
潘凯雄是评论家,苏童自然是知道的。
“哦。”
余华说完继续翻照片,“这是贾平凹,这是林老师,哎呦喂,真是帅!”
他翻到这里,周围几人来了兴趣,纷纷站起身,“我看看!”
书页上的照片背景是个院子,余华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林老师家的识住小院。”
“是。那个时候还是余华带我去的,林老师人特别好,而且他是真的上相。”肖全说道。
照片中的男人穿着一件鸡心领的灰色毛衣,面相俊朗,棱角分明,气质儒雅沉静。
“哎呦!还真是。我们那时候的文艺女青年,没有几个不迷他的,现在看还是那么
余华回忆着《千与千寻》当年上映的盛况,“《千与千寻》上映4天吧,好像票房就破亿了。两个礼拜的时候,票房就过了3亿。我那个时候还跟张艺谋说,你的记录马上就要被打破了。”
“《千与千寻》最火的还是国外,国内最后票房是5.6亿人民币,在美国和日本特别火,我记得全球票房好像是4.8亿美元。”苏童道。
“因为这部在国外卖的也好啊!我听说当时好像就是因为这部电影,国务院才同意了国文集团收购沪美厂的事吧?”黄蓓佳向余华打听道。
余华看向导演组,这种对话应该是播不了的,他果然看见导演比了一个剪辑的手势,才放心的回答道:“是。沪美厂可是上海电影界的王牌之一,文华影视的动画人才大半都是出身于沪美厂。”
余华的话点到为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就是这个道理。
黄蓓佳点了点头,没再继续追问。
话题继续说回儿童文学,余华又说道:“我记得我儿子小的时候,他那个时候最火的是《哈利波特》。还有大仲马,给他推荐的大仲马的书,包括《基督山伯爵》,他看完之后说:爸爸,还有比《哈利波特》写的更好的书。”
“哈哈哈!”众人被童言童语逗得大笑。
在大家坐在书屋里谈天说地的时候,一个满头长发、戴着墨镜的男人正走向书屋。
苏童正在说话,他一旁的余华看到门口出现的人影,惊讶的叫出了声。
“诶?肖全?”
众人转头望去,认出了肖全这位全中国最有名的人像摄影师之一,连忙起身寒暄。
西川对肖全手中抱着的《我们这一代》摄影集很感兴趣,余华说:“这书你还没送过我呢?”
“今天就送你一本。”肖全笑着回了他一句。
“你什么时候到的啊?”西川问肖全。
“昨天半夜。”
在两人对话的时候,余华翻看着肖全带来的《我们这一代》。
这部摄影集是肖全的代表作,里面记录着国内文艺界众多艺术家的肖像照,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出生于五六十年代,成名于八九十年代。
贾平凹、陈凯歌、姜文、崔健、杨丽萍,当然还有今天在场的余华,以及没在场的林为民。
“你这摄影集现在是经典了,你看余华一拿过来就在找自己。”西川调侃道。
余华翻着书,说道:“我不是在找自己,每个人我都看,这书我还没看过。”
他翻到了自己的肖像,将书面向大家,苏童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你,在团结湖吧?”
“对,团结湖。”余华指着书页上胡子拉碴的年轻人。
苏童又问道:“那你们怎么会跑到团结湖去拍照呢?”
“我们是去潘凯雄家,他家就住在团结湖边上。”
潘凯雄是评论家,苏童自然是知道的。
“哦。”
余华说完继续翻照片,“这是贾平凹,这是林老师,哎呦喂,真是帅!”
他翻到这里,周围几人来了兴趣,纷纷站起身,“我看看!”
书页上的照片背景是个院子,余华一眼就认了出来,“这是林老师家的识住小院。”
“是。那个时候还是余华带我去的,林老师人特别好,而且他是真的上相。”肖全说道。
照片中的男人穿着一件鸡心领的灰色毛衣,面相俊朗,棱角分明,气质儒雅沉静。
“哎呦!还真是。我们那时候的文艺女青年,没有几个不迷他的,现在看还是那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