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说,挥挥手示意宫侍及侍卫先出去。

    绍隆帝从御案一角拿起一本文牍,递给晋龙泉说道:“我刚刚亲笔拟了一份退位诏书,你可转交豫王,看措辞是否需要添改……”

    退位诏书还是需要绍隆帝亲笔书写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后世的猜疑——虽说退位禅继之事都已经提上日程,但之前绍隆帝一直不愿亲笔书写退位诏书。

    现在见绍隆帝不仅将亲笔草拟的退位诏书拿出来,之前还特意将宫侍遣开,晋龙泉微微蹙着眉头,说道:“魏大人明日一早还会进宫,陛下怎么不找他参详一二?”

    魏楚钧作为中书舍人,虽然名不副实,但作为绍隆帝身边唯一可用的笔杆子,当然可以,也应该参与到退位诏书的草拟中来。

    绍隆帝很显然想这事绕开魏楚钧。

    “豫王府还有何人在襄阳?”绍隆帝问道。

    “韩圭韩相公在襄阳公干。”晋龙泉说道。

    目前朝堂重心都已经暂时转移到泌阳,整个帝国都围绕豫王府进行运转,晋龙泉执领皇城司,主要乃是负责宫禁事务,潘成虎权知襄阳府事,主要是署理襄阳府军政事务以及鹿门山新城的建设——除了他们两人外,豫王府就没有其他重要官员坐镇襄阳,在征讨高氏之前,徐忻也调往西蜀出任兵马都部署,加强西蜀对西秦的军事防备。

    韩圭此时人在襄阳,主要也是为推进退位禅继之事。

    绍隆帝知道豫王府一系,韩圭的地位也许不及史轸、顾藩等人,但绝对是能够说得上话,甚至有些关键性事务是有权力拍板的,跟晋龙泉说道:“你代我问韩圭一声,豫王府可否将高氏族人都流徙永嘉?”

    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

    “没想宫里那位到现在还想着折腾,”

    韩圭回到泌阳,就进豫王府向徐怀禀报了绍隆帝意图携带高氏族人渡海前往永嘉国定居之事,说道,

    “为了尽快拿到退位诏书,我先应了高峻堂、高明德、高韦陵及叶长滨四人及眷属可流徙永嘉——主公已经对他们格外宽容,都罪减一等处置,送去西燕是流放,送去永嘉也是流放,没有什么区别。至于其他高氏族人,还得主公来拿主意,韩圭就不敢擅自决定了……”

    “确实是赵观自己提出来的,你没有暗中做什么手脚?”徐怀有些怀疑的看了韩圭一眼,问道。

    “天地良心,晋龙泉也是照近年来的规矩,将高峻阳通敌案的卷宗都搬去垂拱殿,可没有做半点手脚啊。”韩圭叫屈道。

    “宫里那位既然想着折腾,就算不将通敌案卷宗搬去垂拱殿,待其到永嘉后也不会消停,”史轸与顾藩坐在书斋的下首,他也不信韩圭完全没有动手脚,但他还是主张顺水推舟促成这事,说道,“主公既然放出风声说要给高氏族人御虏功卒的待遇,自然不能将他们都强行迁往永嘉,依老臣之见,就允他们自主抉择就好,选择迁往永嘉的,着永嘉授以田宅,额外补贴每人一百贯即可。日后是福是祸,都怨不到咱们头上来!”

    徐怀沉吟片晌,没有立时依从史轸、韩圭二人的主张,说道:“这事容我与缨云说一下再做定度!”

    书斋之中众人都知道整件事背后所藏的杀机,而对新帝国即将展开的气象,绍隆帝、高氏族人乃至葛氏的命运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故而也没有多加坚持,想着听听缨云公主的意见也可。

    没有其他事务,徐怀也是早早前往缨云起居的燕然园,看到蓟王傅胡楷在缨云这边说话。

    “见过豫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