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节(1/2)
面都要经历改变才行。
让更多的人,能读得起书,这是朕要一直做的事情。
教育不该成为某些群体的专享,这是对更多的人不公平,毕竟大明需要的人才,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小范畴。
至于说科举制度该怎样改变,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论证,改革,不是一棒子打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剔除到不好的东西。”
科举制度对神州产生的影响很大,毕竟传承了周期实在是太长了,倘若崇祯皇帝敢下旨废除掉科举制,那必然会产生割裂。
不说别的,单单是现有读书人这一群体,甚至不少的官员,都会和大明离心离德的。
毕竟他们能够向上晋升的渠道,就只有这个科举,何况这个科举,所产生的影响,远超寻常人的想象。
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科举这件事情改革起来,会经历怎样的困难,不过就算是再难,也要把科举深化改革下去。
唯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那大明维新变法的大旗,才能持续的树立不倒。
看着眼前辩论的人群,崇祯皇帝的脸上流露出笑容,思想的碰撞,往往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在给维新变法蓄力谋势。
第一百六十六章 蓬勃
轰隆隆……
滚滚黑烟在西山上空盘旋,轰鸣声不绝,在西山军工厂外,聚集着大批的人群,议论声从没有停止过。
“天子召我等来西山,难道就是为了看这滚滚黑烟吗?从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开始列装军工产业,我大明的龙脉都受到惊扰,就算是能批量生产火器、火炮等,可要是这样下去的话,大明社稷必然是后患无穷啊。”
“你这等陈旧想法,早就该摒弃掉了,你可知从蒸汽机列装军工产业,对我大明带来多少好处吗?”
“不与竖子同谋!”
“现在争辩这些,难道有什么意义吗?好与坏,不是你我所能评判的,而是要看天下怎样看待。”
“大明能得到蒸汽机这等神器,对于维新变法的助力是难以评估的,当前仅在北直隶所筹蒸汽机产业,就已经出售不少蒸汽机,列装到纺织、冶炼等产业领域下,这提升的不仅是生产力啊。”
“本官现在就在想一件事情,倘若蒸汽机能够列装进海船上,这对海上航行是否能大幅提升?”
“你这不是在痴心妄想吗?像蒸汽机这等庞然大物,如何能列装到海船上,就算真的能列装上,那究竟要何等庞大的海船,才能承载蒸汽机啊……”
王承恩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前热议的人群。
此刻。
在这座军工厂内,崇祯皇帝领着内阁、军机处、内务府、武备院等大臣,正视察着一条条生产线。
“对我大明而言,维新变法想要持续推动,更进一步研制蒸汽机,扩宽蒸汽机的应有范畴,就是最紧迫的事情。”
看着一名名工人,娴熟的做着各自的差事,崇祯皇帝神情严肃道:“就像江南镇压平叛一事,倘若没有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处筹建的军工产业,配合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想要持续的供应火器火炮,这对国朝而言负担是沉重的。
战争,比拼的就是国力。
可是国力究竟该怎样体现?
难道就是单纯靠土地所产吗?
不。
朕从来都不这样看待。
唯有不断提升生产力,保证粮食产出的规模,明确对外的发展态势,这才能确保大明的国力,是不断向上提升的。”
“陛下说的没错。”
徐光启点头表示认可,“从天津撤卫设州,逐步开启对外海贸,我大明就在走一条全新的路。
特别是生产力的
让更多的人,能读得起书,这是朕要一直做的事情。
教育不该成为某些群体的专享,这是对更多的人不公平,毕竟大明需要的人才,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小范畴。
至于说科举制度该怎样改变,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论证,改革,不是一棒子打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剔除到不好的东西。”
科举制度对神州产生的影响很大,毕竟传承了周期实在是太长了,倘若崇祯皇帝敢下旨废除掉科举制,那必然会产生割裂。
不说别的,单单是现有读书人这一群体,甚至不少的官员,都会和大明离心离德的。
毕竟他们能够向上晋升的渠道,就只有这个科举,何况这个科举,所产生的影响,远超寻常人的想象。
崇祯皇帝比谁都要清楚,科举这件事情改革起来,会经历怎样的困难,不过就算是再难,也要把科举深化改革下去。
唯有把这件事情做好了,那大明维新变法的大旗,才能持续的树立不倒。
看着眼前辩论的人群,崇祯皇帝的脸上流露出笑容,思想的碰撞,往往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在给维新变法蓄力谋势。
第一百六十六章 蓬勃
轰隆隆……
滚滚黑烟在西山上空盘旋,轰鸣声不绝,在西山军工厂外,聚集着大批的人群,议论声从没有停止过。
“天子召我等来西山,难道就是为了看这滚滚黑烟吗?从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开始列装军工产业,我大明的龙脉都受到惊扰,就算是能批量生产火器、火炮等,可要是这样下去的话,大明社稷必然是后患无穷啊。”
“你这等陈旧想法,早就该摒弃掉了,你可知从蒸汽机列装军工产业,对我大明带来多少好处吗?”
“不与竖子同谋!”
“现在争辩这些,难道有什么意义吗?好与坏,不是你我所能评判的,而是要看天下怎样看待。”
“大明能得到蒸汽机这等神器,对于维新变法的助力是难以评估的,当前仅在北直隶所筹蒸汽机产业,就已经出售不少蒸汽机,列装到纺织、冶炼等产业领域下,这提升的不仅是生产力啊。”
“本官现在就在想一件事情,倘若蒸汽机能够列装进海船上,这对海上航行是否能大幅提升?”
“你这不是在痴心妄想吗?像蒸汽机这等庞然大物,如何能列装到海船上,就算真的能列装上,那究竟要何等庞大的海船,才能承载蒸汽机啊……”
王承恩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眼前热议的人群。
此刻。
在这座军工厂内,崇祯皇帝领着内阁、军机处、内务府、武备院等大臣,正视察着一条条生产线。
“对我大明而言,维新变法想要持续推动,更进一步研制蒸汽机,扩宽蒸汽机的应有范畴,就是最紧迫的事情。”
看着一名名工人,娴熟的做着各自的差事,崇祯皇帝神情严肃道:“就像江南镇压平叛一事,倘若没有北直隶、河南、山东等处筹建的军工产业,配合武备院研制的蒸汽机,想要持续的供应火器火炮,这对国朝而言负担是沉重的。
战争,比拼的就是国力。
可是国力究竟该怎样体现?
难道就是单纯靠土地所产吗?
不。
朕从来都不这样看待。
唯有不断提升生产力,保证粮食产出的规模,明确对外的发展态势,这才能确保大明的国力,是不断向上提升的。”
“陛下说的没错。”
徐光启点头表示认可,“从天津撤卫设州,逐步开启对外海贸,我大明就在走一条全新的路。
特别是生产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