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了起来。听他一说就觉得这个买卖可以干,因为一不用找房子,二不用办理营业执照,三不用大师傅掌勺,连服务员都用不着,原材料也简单,他们俩以前又卖过羊肉串,有这方面的经验。二人一拍即合,凑了几个本钱,到土产商店置办了搭棚子用的竿子、铁管、铁丝、帆布,买了二手冰柜和三轮车,烤羊肉串的炉子是现成的,小方桌、小马扎、煤气炉、砂锅、杯盘碗筷都不能少,备足了各种调料、配料,这就齐活儿了。用白糖的话说,万事俱备,东风都有了,就差一个管账的老板娘了。

    三天之后,他们俩的“马路砂锅”开张了。张保庆和白糖不会做饭,但是这个行当蒸煮焖、爆炸扒、烧熘炒一概没有,无非是砂锅丸子、番茄牛腩、醋椒豆腐、花生毛豆、凉拌黄瓜,再加上烤羊肉串。马路砂锅非常简单,熬好了大棒骨汤,保证肉和菜新鲜,怎么做也不可能难吃。他们烤羊肉串的技术过硬,备齐了肉串、肉头、板筋、腰子,添点鸡翅、偏口鱼,大铁皮桶里装上冰镇的啤酒、汽水,摊位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来了吃饭的对人家笑脸相迎,结账时把零头一抹。按说生意应该挺好才对,可正因为这个行当大同小异,他们有的,别人也有,所以说生意只是一般。张保庆也就是上学不行,脑子转得可不慢,一般人还真没他这个机灵劲儿,他以前在大饭庄子当过几天学徒,还记得听师父念叨过,砂锅这东西在过去来说叫“砂锅炖”,又叫“砂锅炖吊子”。当初有一位唱京戏的马连良马老板,《失空斩》那是一绝,不单戏唱得好,更是出了名的吃主儿。马老板下馆子吃饭,必点爆三样、炒虾仁、砂锅炖。过去那些卖牛羊肉的铺子,天不亮就起来做生意,到了下半晌,剩下的肉卖不出去,以筋头巴脑居多,又不可能存到明天再卖,就扔砂锅里炖熟了,连汤带肉一块卖,这就是最早的砂锅炖。可别小看牛羊肉铺子的砂锅炖,人家长年累月做这个,留下一锅老汤,肉烂在锅里,汤汁儿越炖越浓厚,闻着喷儿香,吃着更是解馋。家里的汤薄,怎么也做不出这个味儿。到得民国年间,砂锅炖被引入了大饭庄子,用料更为精细。其实没有老汤一样能做,马路砂锅又不是给慈禧太后吃的御膳,没必要那么讲究,做法也能简化。将头蹄下水之类乱七八糟的收拾干净了,下到大锅里煮熟,然后切成薄片,葱姜蒜炝锅,把下水煸炒一下,炒的时候沫着点儿,也就是少放油,加上玉兰片、口蘑、油豆腐,倒进砂锅,放上事先用整鸡加棒骨熬成的浓汤,再炖一阵子即可。重点在于放盐,说勤行里的行话叫“海潮子”,盐能吊百味,少一点太淡,多一点太咸,所以一定要恰到好处。张保庆起大早采买准备,照着猫画虎,照着葫芦画瓢,推出了这道砂锅炖吊子,果然大受欢迎。下水又脆又嫩,棒骨汤鲜浓醇厚。在当时来说这是独一份,吃过的主顾没有不说好的,十有八九都成了“回头客”,生意一天比一天火,到后来做多少卖多少,很多主顾慕名而来,排着队等这道砂锅炖,来晚了都吃不上。张保庆终于等到了大展宏图的机会,别看以往干什么都不成,那只不过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稍稍绕了点儿远,正所谓是“先胖不叫胖,后胖压塌炕”,当不上金王,当个“砂锅大王”也未尝不可!他和白糖心气儿一上来,也不怕麻烦了,觉得不能讨人嫌,到后半夜收摊的时候,都把这一地的狼藉收拾干净了。怎知好景不长,马路砂锅扰民和制造垃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还有的摊主利欲熏心“挂羊头卖鸭肉”,也不注意卫生,不少顾客吃坏了肚子,以至于引起了卫生防疫和环卫等部门的重视,联手进行了一次市容环境大整顿,这一带所有的马路砂锅都被清理了。张保庆和白糖措手不及,刚见起色的生意就这么没了,而且别处的摊主也陆续推出了“砂锅炖吊子”。白糖愤愤不平地抱怨:“明明是咱们最早卖的砂锅炖,怎么让别人抢去了?这倒好,大海里腌咸菜疙瘩?白忙活!”其实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