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头儿”的意思。相当的浅显易懂。

    进入京师之后,张力将以前自家的宅子扩建了一倍有余,就这么搬进去了……

    正当所有人被“元首”这个称呼震撼的时候,张力居然不进紫禁城,这是什么意思?

    张力很快发表通告,说紫禁城包括昌平的皇陵都要修缮。以后作为文物古迹保护起来--至于开放参观,张力并没有提,现在提这些太过惊世骇俗。

    张力的这一举动,被舆论视为善待前朝的表现,为他赢得了大量心怀故明之人的人心。

    万事开头难,王朝新建大量的琐事等着张力去拿主意,张力暂时照搬以前大明朝相对合理的制度,等以后再徐徐改进。

    毕竟完全用后世的那些制度在现在绝对是不行的,因为有现代思想的人,只有张力一人而已。所有识字之人都是读四书五经长大,这是张力必须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制度可以照搬,但是改良却逐步开始。譬如眼下最为重要的,一切一切的基础,那就是教育。

    而教育的根本,便是考试。

    张力有些吐槽后世的教育制度,似乎根本就不重视素质教育。然则素质教育显然不能当饭吃,因为高考制度决定了--分数才能当饭吃……

    新明王朝的改革一定很多,张力也会徐徐推进--现在张力才二十岁出头,还有大把的时间来完成国家的改良,使之成为近代国家。

    但是眼下新明王国的第一项改革也最为引人注意,那就是科举。张力规定科举分科,初步分为工科、农科、商科、兵科、国学科五科,以后再逐步调整。

    这里面工、农、商、兵四科顾名思义,考的都是相关的内容。而张力设立了一个国学科,乃是一招妙棋,可以大大的降低改革的阻力。

    是啊,大明朝的读书人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你张力一来就不考八股文,而去考什么工、农、商、兵,这不是断人生路么?

    历史让他们成为了八股文的受害者,但错误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制度。张力要改革,也必须考虑这部分人的利益。

    所以国学科就这么出来了,考中之人也可以做官,不过是偏文方面的官职,譬如国子监之类的。这国学科并不限制文体,你愿意写八股文就写八股文,你愿意写诗写词甚至写短篇小说都行,采取一种海纳百川的考试风格。

    这样那些完全不懂变通的读书人,也可以去考国学科,继续写他的八股文,也算是有个念想。而更多的聪明人,肯定是会另辟蹊径,不再抱着一棵大树吊死。

    张力忙忙碌碌了将近一个月,总算是先把“考试取才”这一项最为重要的事情初步搞定,可是后面还有更多棘手的问题等着他……(未完待续。)

    第557章 为万世开太平(五)

    晓月山庄。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春天的气息迎面扑来,花香弥漫着整个山庄。

    张力与若晨一起在后花园中赏花。晓月山庄已经经过修缮翻新,现在作为张力的别馆,一众女眷都搬到此处居住。

    若晨穿着一身白色的暗纹刻丝祥云纹小绸衫,头梳称了瑶台髻,秀美的脸上更显几分成熟端庄。

    这几日京师中徐光启的书籍都卖脱了销,因为新明第一次科举定在三月后举行,这工科和农科的考试范围便有徐光启编撰和翻译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勾股义》等书。在张力入主京师以后,徐静萍便交卸了团山军情报部的差事,一心投入到推行父亲徐光启遗志上来。

    既然徐静萍有兴趣,张力也乐观其成,毕竟她是徐光启的女儿,住持印刷销售徐光启的书籍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

    很显然由于考试范围的改变,以前被读书人视为经典的四书五经已经开始被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