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4节(1/2)
A记录、没有组织生产)。假设存在造物主,看样子祂是左撇子,不完美。
【量子理论化学方程式相对论】
综合:
1.烧菜总是大火烧开,小火炖熟,最后大火收汁,为什么这样做?
2.大风中为什么很难呼吸?
3.一楼和地下室为什么比较潮湿?
4.索尔仁尼琴在小说《古拉格群岛》中写道:大约1948年的苏联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群犯人发现一个冰凼,里面冻着一只类似蝾螈的动物,由于保存的相对完整和新鲜,那些人当场砸了冰,把动物烤着吃了。若此事件为真,推理气候的变化情况。(关键词:冷血?热血?龙卷风?保鲜?质量?)
5.文明出现在亚热带和温度,而热带和寒带则出现很晚或基本没有,为什么?
6.6000万年前生物灭绝事件中,幸存者包括鲨鱼、鳄鱼、龟等动物,还有一些小型的哺乳类动物,为什么这些动物能幸存?
7.来自火星的陨石,发现自南极,为什么去南极找陨石?
8.癌症最易出现在那些细胞更新快的组织上,顺式-二氯二氨合铂是一种抗癌药物,引起恶心呕吐,头发脱落,为什么?
9.食物的生熟区别是什么?
10.各文明中大洪水传说,估计发生在什么时期?
11.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神秘岛》上生活着豹子,这可能吗?为什么?而笛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岛上生活着山羊,这可能吗?
12.电影《未来水世界》,若不存在陆地,主角能航遍全球吗?
13.二战末美军修的云南通往印度的公路和秦统一后始皇修的驰道,寿命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是什么?
14.雅典神庙、马丘比丘的城市残骸犹在,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宋开封均湮灭,差别何在?
改名通知
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书名里有敏感词,我们的1649的书名总是遭受屏蔽,所以改名为我们的1654,书写到现在,名字不重要了,内容是核心问题了。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一)
第1节杠杆
在远古时期,没有现代大型工具,人们在需要搬动大块石头的,往往使用杠杆来撬动,如右图。
三角部分是支点,黑色是木棒。在右边的向下箭头处,是人用力的地方,左边向上箭头处,就是木棒撬动石块的位置。可以用较小的力,撬动左边的大石块。整个杠杆,有两个用力点和一个支撑点。(在以后的叙述中,箭头向下的位置,都表示人用力的地方,箭头向上的位置,都表示物体受力点地方。)
这就是典型的杠杆,是置放连结在一个支撑点上的硬棒,这硬棒可以绕着支撑点旋转。
在中国战国年代,墨子曾提到应用杠杆与其操作机制的机械。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和亚里斯托德,都讨论过杠杆原理。其中,阿基米德最著名的言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举起整个地球。
最开始的杠杆是为了省力,可以使用较小的力来产生较大的力。但在使用中,可以任意调整支撑点和用力的位置,这样就产生不同的应用。
最基本的杠杆如图2.A,比如跷跷板。图2.B的杠杆,比如镊子。图2.C的杠杆,比如核桃夹子。
选读:『『杠杆的作用效果计算:
如图3.A,支点右边木棒长4米,左边1米,在右边放100斤重的物品,则左边可以撬起400斤的物品。实际上,左右两边的(重量×长度)是相等的。当杠杆如图3.B时,支撑点在最左端,右边有100斤放置的长度是5米,则需要500斤向上的力气作用在长度1米的位
【量子理论化学方程式相对论】
综合:
1.烧菜总是大火烧开,小火炖熟,最后大火收汁,为什么这样做?
2.大风中为什么很难呼吸?
3.一楼和地下室为什么比较潮湿?
4.索尔仁尼琴在小说《古拉格群岛》中写道:大约1948年的苏联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群犯人发现一个冰凼,里面冻着一只类似蝾螈的动物,由于保存的相对完整和新鲜,那些人当场砸了冰,把动物烤着吃了。若此事件为真,推理气候的变化情况。(关键词:冷血?热血?龙卷风?保鲜?质量?)
5.文明出现在亚热带和温度,而热带和寒带则出现很晚或基本没有,为什么?
6.6000万年前生物灭绝事件中,幸存者包括鲨鱼、鳄鱼、龟等动物,还有一些小型的哺乳类动物,为什么这些动物能幸存?
7.来自火星的陨石,发现自南极,为什么去南极找陨石?
8.癌症最易出现在那些细胞更新快的组织上,顺式-二氯二氨合铂是一种抗癌药物,引起恶心呕吐,头发脱落,为什么?
9.食物的生熟区别是什么?
10.各文明中大洪水传说,估计发生在什么时期?
11.儒勒凡尔纳的小说《神秘岛》上生活着豹子,这可能吗?为什么?而笛福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岛上生活着山羊,这可能吗?
12.电影《未来水世界》,若不存在陆地,主角能航遍全球吗?
13.二战末美军修的云南通往印度的公路和秦统一后始皇修的驰道,寿命差距如此大的原因是什么?
14.雅典神庙、马丘比丘的城市残骸犹在,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宋开封均湮灭,差别何在?
改名通知
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书名里有敏感词,我们的1649的书名总是遭受屏蔽,所以改名为我们的1654,书写到现在,名字不重要了,内容是核心问题了。
梅乐芝经理的科普文章(一)
第1节杠杆
在远古时期,没有现代大型工具,人们在需要搬动大块石头的,往往使用杠杆来撬动,如右图。
三角部分是支点,黑色是木棒。在右边的向下箭头处,是人用力的地方,左边向上箭头处,就是木棒撬动石块的位置。可以用较小的力,撬动左边的大石块。整个杠杆,有两个用力点和一个支撑点。(在以后的叙述中,箭头向下的位置,都表示人用力的地方,箭头向上的位置,都表示物体受力点地方。)
这就是典型的杠杆,是置放连结在一个支撑点上的硬棒,这硬棒可以绕着支撑点旋转。
在中国战国年代,墨子曾提到应用杠杆与其操作机制的机械。古希腊时期,阿基米德和亚里斯托德,都讨论过杠杆原理。其中,阿基米德最著名的言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举起整个地球。
最开始的杠杆是为了省力,可以使用较小的力来产生较大的力。但在使用中,可以任意调整支撑点和用力的位置,这样就产生不同的应用。
最基本的杠杆如图2.A,比如跷跷板。图2.B的杠杆,比如镊子。图2.C的杠杆,比如核桃夹子。
选读:『『杠杆的作用效果计算:
如图3.A,支点右边木棒长4米,左边1米,在右边放100斤重的物品,则左边可以撬起400斤的物品。实际上,左右两边的(重量×长度)是相等的。当杠杆如图3.B时,支撑点在最左端,右边有100斤放置的长度是5米,则需要500斤向上的力气作用在长度1米的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