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节(精校版完结)(1/2)
落落长地为我们详加解答。这样的地方,在在令小生觉得肖似京极夏彦。啊啊,好长的一段比喻。
当然,柳桥在这儿并不是重点,但京极先生的风雅,与柳桥通的客人有着相似之处。不光是外表打扮,类似某种资助者的地方也十分相似。虽然我还没有拜见过,但京极先生拥有多达数万册的妖怪相关资料收藏,从漫画到江户时代的绘本,包罗万象。这样的收藏,光凭努力和财力是办不到的。因为这个领域不受一般世人评价,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自己的行为空虚无比。若是没有柳桥艺妓的骨气和「风雅」,实在是没办法持续。所谓喜爱,并不是依存。这么说来,那位怪谈大师三游亭圆朝也是柳桥的居民,而太太则是连柳北都为之心荡神驰的柳桥艺妓。
其实这么说的小生我,是令人怀念的江户古早的「晴日木屐」型的散步人,我拜访大川端一带时,柳桥的船宿自不必说,还会参观阿岩稻荷、安宅的船塚、仙台藩的主公遇害的高尾太夫祠堂等等,这种时候,我总是禁不住体感到,一块土地的文化力就在于这些古老的执著。京极夏彦的物语,以及其中提到的妖怪,说起来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世俗兴趣,但里头留存着日本文化真正的底蕴。守护它的人,还是只能够以「风雅」名之。而且京极先生在这个领域就如同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把濒临灭顶的爱好妖怪的年轻后辈们全捞上甲板,并给予他们朝着敌阵——不,朝着一本正经地斥骂妖怪根本无聊透顶的世俗文化人,发进「妖『快』战斗机」的勇气与力量。
话愈说愈长了,姑且就此打住,不过对于贯穿京极先生作品中的「底蕴力量」,小生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在本书中,也有个教人忍不住想伸出援手的可爱多多良老师登场。以「我」自称的故事推进人物从一开始就动辄对这位老师气得火冒三丈。为他提心吊胆、暴跳如雷、有时候又佩服不已。到了最后,甚至有如守护幼儿的母亲、或看护心智返老还童的老伴的糟糠妻一般。
说到妖怪研究,会让人猜想那会是一个宛如着有《妖怪谈义》的柳田园男般的杏坛民俗学者,但多多良老师不同。「至于老师,他穿着他一贯的宽松长裤,还有缝了许多口袋的特制背心,脖子挂了两台费了一番心血才买到的中古相机,背上背了塞着许多文件像座小山的巨大背包」(本书第三八页)。是个像小生这种人看了,会禁不住大喊「是水木*大师!」(哎呀呀,曝光了)的、俏皮感十足的素人学者。正因为如此,他充满了让「我」背负起妖怪研究这样的「罪业」、却还忍不住对他伸出援手的说服力。三曰以蔽之,他为「我」带来了「生存价值」这样的幸福。我要提出严肃的忠告,人生漫长,最近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的日子会更长,若是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不计较利益得失去投入的事物,可能会过得极惨。幸福与无聊,几乎都是不相两立的,但贫穷和有趣得不得了,毫无疑问是并存的。
话说回来,「我」和老师这段孽缘的开端,是东京一所大学举行柳田园男演讲会的时候,也就是昭和十六年夏天。「我」碰到了一个打扮诡异、拼命对大学警卫说教的人物。那个人似乎「正热切地诉说民俗学的未来以及妖怪研究的重要性,并拼命地想要启蒙似乎对这类事情漠不关心的守卫。守卫对于民俗学的无知,让男子再三说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发言」(本书第二十八页)。我要重申,幸福与无聊的人生无法两立,但贫穷与热情的人生,完全可以并存。小生也回想起来了。以前隶属于少数派的御宅族里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会突然抓住陌生人,滔滔不绝地激烈谈论对方毫不关心的问题。小生也有这样的一面。
这些人到了战后怎样活跃?这就是这本行状记的精彩之处。昭和二十五年左右的战后焦土,手塚治虫所带动的新的故事媒体「漫画」抬头,妖怪主要以「图画」为媒介展开了复权运动,但除了民
当然,柳桥在这儿并不是重点,但京极先生的风雅,与柳桥通的客人有着相似之处。不光是外表打扮,类似某种资助者的地方也十分相似。虽然我还没有拜见过,但京极先生拥有多达数万册的妖怪相关资料收藏,从漫画到江户时代的绘本,包罗万象。这样的收藏,光凭努力和财力是办不到的。因为这个领域不受一般世人评价,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感到自己的行为空虚无比。若是没有柳桥艺妓的骨气和「风雅」,实在是没办法持续。所谓喜爱,并不是依存。这么说来,那位怪谈大师三游亭圆朝也是柳桥的居民,而太太则是连柳北都为之心荡神驰的柳桥艺妓。
其实这么说的小生我,是令人怀念的江户古早的「晴日木屐」型的散步人,我拜访大川端一带时,柳桥的船宿自不必说,还会参观阿岩稻荷、安宅的船塚、仙台藩的主公遇害的高尾太夫祠堂等等,这种时候,我总是禁不住体感到,一块土地的文化力就在于这些古老的执著。京极夏彦的物语,以及其中提到的妖怪,说起来虽然只是微不足道的世俗兴趣,但里头留存着日本文化真正的底蕴。守护它的人,还是只能够以「风雅」名之。而且京极先生在这个领域就如同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把濒临灭顶的爱好妖怪的年轻后辈们全捞上甲板,并给予他们朝着敌阵——不,朝着一本正经地斥骂妖怪根本无聊透顶的世俗文化人,发进「妖『快』战斗机」的勇气与力量。
话愈说愈长了,姑且就此打住,不过对于贯穿京极先生作品中的「底蕴力量」,小生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在本书中,也有个教人忍不住想伸出援手的可爱多多良老师登场。以「我」自称的故事推进人物从一开始就动辄对这位老师气得火冒三丈。为他提心吊胆、暴跳如雷、有时候又佩服不已。到了最后,甚至有如守护幼儿的母亲、或看护心智返老还童的老伴的糟糠妻一般。
说到妖怪研究,会让人猜想那会是一个宛如着有《妖怪谈义》的柳田园男般的杏坛民俗学者,但多多良老师不同。「至于老师,他穿着他一贯的宽松长裤,还有缝了许多口袋的特制背心,脖子挂了两台费了一番心血才买到的中古相机,背上背了塞着许多文件像座小山的巨大背包」(本书第三八页)。是个像小生这种人看了,会禁不住大喊「是水木*大师!」(哎呀呀,曝光了)的、俏皮感十足的素人学者。正因为如此,他充满了让「我」背负起妖怪研究这样的「罪业」、却还忍不住对他伸出援手的说服力。三曰以蔽之,他为「我」带来了「生存价值」这样的幸福。我要提出严肃的忠告,人生漫长,最近特别是上了年纪以后的日子会更长,若是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不计较利益得失去投入的事物,可能会过得极惨。幸福与无聊,几乎都是不相两立的,但贫穷和有趣得不得了,毫无疑问是并存的。
话说回来,「我」和老师这段孽缘的开端,是东京一所大学举行柳田园男演讲会的时候,也就是昭和十六年夏天。「我」碰到了一个打扮诡异、拼命对大学警卫说教的人物。那个人似乎「正热切地诉说民俗学的未来以及妖怪研究的重要性,并拼命地想要启蒙似乎对这类事情漠不关心的守卫。守卫对于民俗学的无知,让男子再三说出令人匪夷所思的发言」(本书第二十八页)。我要重申,幸福与无聊的人生无法两立,但贫穷与热情的人生,完全可以并存。小生也回想起来了。以前隶属于少数派的御宅族里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会突然抓住陌生人,滔滔不绝地激烈谈论对方毫不关心的问题。小生也有这样的一面。
这些人到了战后怎样活跃?这就是这本行状记的精彩之处。昭和二十五年左右的战后焦土,手塚治虫所带动的新的故事媒体「漫画」抬头,妖怪主要以「图画」为媒介展开了复权运动,但除了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