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节(精校版完结)(1/2)
首,他们让普通人成为了野蛮人。
日本民族生于小岛之上,从不甘心于仅在小岛之国上的自我享乐与造福,他们一次次地期待走出自己的领土,去寻求更大的更多的享乐与福祉,侵略他国便成了他们的“天性”。
为什么这个民族尤其是强盛之后总是走不出这样一条“兽性”之道呢?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在谈及日本的国民性时说过:“大和民族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民族都不相同,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与常规相反的。平常人喜欢熟食,而日本人却喜欢生吃;平常人或卧或坐,而日本人却喜欢跪着。因此日本人‘示爱’的方式也与常人迥异,比方说在南京,松井为了显示他对南京人的‘爱怜’,就放纵他的兽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我想,约翰·托兰的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从本质上认识日本这个民族是全体中国人今天要认真补上的一课。而我同样认为,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也应当迅速地补上。
后记:作者的话
关于“南京大屠杀”已经写了不少,似乎可以收笔了。然而,我却无法平静下来。最后,我想说,中国年轻的一代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事件,从而如何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需要我们特别重视的问题。不能不说,我们的年轻一代都很聪明,有能力,辨别意识也很强。但他们身上也有不少毛病,比如对历史并不会像老一代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人那么刻骨铭心、那么执著坚定,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教育。国家现在以立法形式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这还远远不够。一个仪式上的沉默与哀悼,只能在大环境、大氛围中瞬间感动与触动,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冷静的思考、潜移默化的灌输,才能形成主张与观念,才能形成信仰与意志,并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及时代层面上的种种深刻的问题,在一个人内心构筑信仰、坚定主张。
中国的年轻一代,在历史问题上需要认认真真地补上这些课程。我之所以在前面的文章中把当年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上的一次演讲大篇地引入本书,是因为欣赏他对美国年轻人讲了这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
中国的年轻人,也应该把这六个字的内容以中国人的方式和理解去铭记在心并付诸崇高的行动中。
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像这样的标题和问话,似乎有些耸人听闻,或被认作是无稽之谈。然而大家应当清楚,战争并非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命运,其实也可能会在瞬间出现完全违背人们意志的变化。
我们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提醒我们的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样的危险时刻、每天都有,每个人都可能遇上……到那个时刻,我们该怎么办?
想一想“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我们就知道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些什么。
中国今天强大了,未必就能代表永远的强盛,我们又能为防止新的“南京大屠杀”准备什么?
笔者以全景式的纪实体形式,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再次展示给国人,目的就是上面的这几句话。
对于世界,我也有一句话: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制度和价值观可以不同,但我们都爱好和平,期待幸福,有爱心,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永远和平相处,仁爱以待,各自绽放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鲜艳一面,让我们的地球不再流血、不再有战争呢!
似乎还有些话要说。是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期待,但战争并没有随着人类发展而消失。因此我们才会特别在意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旧的创伤毕竟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制造战争和造成他人创伤的国家,毫无疑问更应当遏止霸心,压抑欲望,承认错误
日本民族生于小岛之上,从不甘心于仅在小岛之国上的自我享乐与造福,他们一次次地期待走出自己的领土,去寻求更大的更多的享乐与福祉,侵略他国便成了他们的“天性”。
为什么这个民族尤其是强盛之后总是走不出这样一条“兽性”之道呢?
美国著名作家约翰·托兰在谈及日本的国民性时说过:“大和民族与世界上的其他任何民族都不相同,它所做的一切都是与常规相反的。平常人喜欢熟食,而日本人却喜欢生吃;平常人或卧或坐,而日本人却喜欢跪着。因此日本人‘示爱’的方式也与常人迥异,比方说在南京,松井为了显示他对南京人的‘爱怜’,就放纵他的兽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我想,约翰·托兰的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从本质上认识日本这个民族是全体中国人今天要认真补上的一课。而我同样认为,中国人自己对自己的认识也应当迅速地补上。
后记:作者的话
关于“南京大屠杀”已经写了不少,似乎可以收笔了。然而,我却无法平静下来。最后,我想说,中国年轻的一代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事件,从而如何来树立正确的爱国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需要我们特别重视的问题。不能不说,我们的年轻一代都很聪明,有能力,辨别意识也很强。但他们身上也有不少毛病,比如对历史并不会像老一代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人那么刻骨铭心、那么执著坚定,这就需要不断地加强教育。国家现在以立法形式设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这还远远不够。一个仪式上的沉默与哀悼,只能在大环境、大氛围中瞬间感动与触动,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冷静的思考、潜移默化的灌输,才能形成主张与观念,才能形成信仰与意志,并从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中认识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及时代层面上的种种深刻的问题,在一个人内心构筑信仰、坚定主张。
中国的年轻一代,在历史问题上需要认认真真地补上这些课程。我之所以在前面的文章中把当年麦克阿瑟将军在西点军校上的一次演讲大篇地引入本书,是因为欣赏他对美国年轻人讲了这六个字:责任-荣誉-国家。
中国的年轻人,也应该把这六个字的内容以中国人的方式和理解去铭记在心并付诸崇高的行动中。
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像这样的标题和问话,似乎有些耸人听闻,或被认作是无稽之谈。然而大家应当清楚,战争并非是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一个国家的人民的命运,其实也可能会在瞬间出现完全违背人们意志的变化。
我们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提醒我们的就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样的危险时刻、每天都有,每个人都可能遇上……到那个时刻,我们该怎么办?
想一想“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我们就知道现在应该做些什么,准备些什么。
中国今天强大了,未必就能代表永远的强盛,我们又能为防止新的“南京大屠杀”准备什么?
笔者以全景式的纪实体形式,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再次展示给国人,目的就是上面的这几句话。
对于世界,我也有一句话: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制度和价值观可以不同,但我们都爱好和平,期待幸福,有爱心,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永远和平相处,仁爱以待,各自绽放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鲜艳一面,让我们的地球不再流血、不再有战争呢!
似乎还有些话要说。是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期待,但战争并没有随着人类发展而消失。因此我们才会特别在意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旧的创伤毕竟存在,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制造战争和造成他人创伤的国家,毫无疑问更应当遏止霸心,压抑欲望,承认错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