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23]

    此诗可与前首并读。前一首写动,这一首写静;前一首写白天,这一首写夜晚。春夜里,空山一片寂静,桂花落地无声。早已憩息的山鸟却被悄然升起的明月惊醒,莫名其妙地叫了起来,一会儿响起一声,过会儿又响起一声,反倒更加显得万籁俱寂。这可真是此时有声胜无声。

    然而禅之为禅,正在自然。所以,尽管辛夷花开得蓬蓬勃勃甚至欢天喜地,却是没有声音的,正如有着鸟鸣的画面其实静止。对立的双方就这样相互契合,一切也都在有意无意之间。这样看来,追问意义其实没有意义,追问动机就更是不必,倒不如鸟宿鸟鸣都自在,花开花落两由之。

    这就是禅。

    王维也因此获得了“诗佛”的称号,正如李白和杜甫被分别称为“诗仙”和“诗圣”。但,盛唐最有成就的三位诗人恰恰对应着儒释道,却未必是巧合。实际上,隋唐两代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混合型的,不但儒法并用,而且兼容释道。统治者并不拘泥于某一家的思想,反倒更乐意各取所需为我所用。

    开明的态度和开放的政策,造就了文学艺术的生机勃勃和百花齐放。丝绸之路则不但让长安胡商云集,也把这座城市变成国际化大舞台。西域的胡旋舞,中亚的柘枝舞(柘读如这),印度的婆罗门曲,都在这里风靡一时,成为皇家与民同乐的保留节目。这些盛大场面记录在敦煌壁画中,显示出的打击、弹拨、吹奏、拉弦等乐器多达四十余种。[24]

    莫高窟第45窟北壁。

    莫高窟第445窟,盛唐时期。

    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这就是盛唐气象的思想基础。各色人等无论汉胡男女都可以轮番上阵,各种声音无论清浊雅俗都可以竞相争鸣,这就是盛唐气象的社会氛围。[25]

    因此,新的文明也一定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多样,是因为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统一,则因为同时代人会有相同的感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你能一眼看出都是谁写的吗?

    前两句是李白的,后两句是杜甫的。[26]

    那么,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四句,又是谁的?

    杜甫。[27]

    这并不奇怪。实际上,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边境战争从来就是唐诗的主题之一,建功立业也从来就是唐人的向往。盛唐有如强汉,少有文弱书生,诗人们至少在精神上是豪雄的。所以就连王维,也不会只看风景。李白、杜甫和其他人,更会将目光部分地投向边塞,投向战场。[28]

    但,边塞诗的代表,当首推岑参。

    [15]杜甫《悲陈陶》。

    [16]见杜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7]见杜甫《又呈吴郎》。

    [18]见杜甫《羌村三首》。

    [19]见王维《酬张少府》、《栾家濑》。

    [20]见王维《汉江临泛》、《使至塞上》。

    [21]王维《辛夷坞》。

    [22]此处所引陆游词见《卜算子·咏梅》。

    [23]王维《鸟鸣间》(或作《鸟鸣涧》)。

    [24]请参看樊树志《国史概要》、《国史十六讲》。

    [25]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这两句话是李泽厚先生的,请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

    [26]见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旅夜书怀》。

    [27]见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28]本段所引诗见王维《陇西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