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1/2)
一方面被他们摆布架空,另方面又变得更加不可或缺。帝国大厦没有因为安史之乱而坍塌,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然而藩镇、外朝和内廷的关系,本质上是明争暗斗和相互钳制的。包括添乱的胡人在内,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在这停滞不前的时代,打破僵局就只能靠体制外对现状极为不满的人——处于社会底层,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士兵和农民。他们是第六种人。[47]
第六种人的代表是黄巢。
黄巢的名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至少知道大唐其实是被他颠覆的。事实上,从揭竿而起到兵败自杀,黄巢战斗了整整十年,远远超过从安禄山到史朝义的总和。兵锋所至则几乎扫荡了大半个中国,破坏程度也远非安史之乱可比。
说他是王朝的掘墓人,应该没有问题。
但,要描述和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却很难。也许在不少人眼里,他是行侠仗义的好汉、改天换地的英雄,至少失败之后死得像个爷们。僖宗中和四年(884)六月十五日,黄巢打完最后一仗,已是走投无路。两天后,他对自己的外甥兼部将林言说:我本想洗干净这污浊的世界,没想到一败涂地如此。把我的头砍下来领赏去吧,不要便宜了别人。
据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第153页。
林言于心不忍,黄巢竟拔刀自刎。[48]
这就让人刮目相看。实际上,就连官修史书也承认,黄巢并非不得人心。至少,他第一次进入长安城的时候,便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反而受到某种程度的欢迎。在僖宗皇帝效法玄宗仓皇出逃奔赴成都之后,长安市民涌上街头,夹道围观了反政府军既声势浩大又不伦不类的入场式。[49]
黄巢很满意,他的副手则告诉大家:黄巢大王是来拯救世界的,不像李唐家的只知道欺负老百姓。手下的将士们也响应号召,争先恐后将随身携带的财物送给贫困家庭。[50]
如果得人心者得天下,黄巢应该成功。
然而王朝时代臣民对待改朝换代的态度,从来就像春天的气候一样可疑。四个月后,黄巢战败撤离长安,长安市民又欢天喜地迎接官兵。他们有的用砖头瓦块参加战斗,有的捡起地上的箭送给政府,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51]
黄巢的爱民和扶贫简直自作多情。
恼羞成怒的黄巢决定报复。五天后他重返长安,便纵兵抢劫杀戮。据说,当时罹难的平民多达八万之众,以至于尸骨成山血流成河,黄巢却称之为“洗城”。[52]
洗干净污浊的世界,难道要用血么?
但,我们很难判断官修史书对黄巢的记录,有没有言过其实甚至污蔑诽谤之辞。何况就算是事实,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下层民众死心塌地无怨无悔地跟着那“恶魔”。这又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当时的帝国政府比恶魔还要恶魔。[53]
事实也是如此。讨伐黄巢的政府军进入长安之后,竟然纷纷冲进各家各户,抢劫财物,奸污妇女。市面上那些小混混也扮作官兵,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这样看来,跟着政府军打黄巢的,才真是开门揖盗,才真是自作多情。[54]
也许,首善之区的长安市民并不知道,官逼民反早在黄巢之前就已发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六月,陕州(今河南省陕县)大旱。老百姓向地方官报告,该官员却说:树上不是还有叶子吗,哪来的旱灾?然后把报告灾情的人痛打了一顿。民众忍无可忍,将这个地方官驱逐。这家伙狼狈逃窜到老百姓家,讨口水喝,得到的却是尿液。[55]
官民关系恶劣到这个程度,不反才怪!
帝国的政府和官员却不知反省,继续自欺欺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七月,大批蝗虫遮天蔽日飞到
然而藩镇、外朝和内廷的关系,本质上是明争暗斗和相互钳制的。包括添乱的胡人在内,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因此,在这停滞不前的时代,打破僵局就只能靠体制外对现状极为不满的人——处于社会底层,深受战乱和盘剥之苦的士兵和农民。他们是第六种人。[47]
第六种人的代表是黄巢。
黄巢的名字许多人都耳熟能详,至少知道大唐其实是被他颠覆的。事实上,从揭竿而起到兵败自杀,黄巢战斗了整整十年,远远超过从安禄山到史朝义的总和。兵锋所至则几乎扫荡了大半个中国,破坏程度也远非安史之乱可比。
说他是王朝的掘墓人,应该没有问题。
但,要描述和评价这个历史人物,却很难。也许在不少人眼里,他是行侠仗义的好汉、改天换地的英雄,至少失败之后死得像个爷们。僖宗中和四年(884)六月十五日,黄巢打完最后一仗,已是走投无路。两天后,他对自己的外甥兼部将林言说:我本想洗干净这污浊的世界,没想到一败涂地如此。把我的头砍下来领赏去吧,不要便宜了别人。
据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第153页。
林言于心不忍,黄巢竟拔刀自刎。[48]
这就让人刮目相看。实际上,就连官修史书也承认,黄巢并非不得人心。至少,他第一次进入长安城的时候,便没有遭遇像样的抵抗,反而受到某种程度的欢迎。在僖宗皇帝效法玄宗仓皇出逃奔赴成都之后,长安市民涌上街头,夹道围观了反政府军既声势浩大又不伦不类的入场式。[49]
黄巢很满意,他的副手则告诉大家:黄巢大王是来拯救世界的,不像李唐家的只知道欺负老百姓。手下的将士们也响应号召,争先恐后将随身携带的财物送给贫困家庭。[50]
如果得人心者得天下,黄巢应该成功。
然而王朝时代臣民对待改朝换代的态度,从来就像春天的气候一样可疑。四个月后,黄巢战败撤离长安,长安市民又欢天喜地迎接官兵。他们有的用砖头瓦块参加战斗,有的捡起地上的箭送给政府,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51]
黄巢的爱民和扶贫简直自作多情。
恼羞成怒的黄巢决定报复。五天后他重返长安,便纵兵抢劫杀戮。据说,当时罹难的平民多达八万之众,以至于尸骨成山血流成河,黄巢却称之为“洗城”。[52]
洗干净污浊的世界,难道要用血么?
但,我们很难判断官修史书对黄巢的记录,有没有言过其实甚至污蔑诽谤之辞。何况就算是事实,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下层民众死心塌地无怨无悔地跟着那“恶魔”。这又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当时的帝国政府比恶魔还要恶魔。[53]
事实也是如此。讨伐黄巢的政府军进入长安之后,竟然纷纷冲进各家各户,抢劫财物,奸污妇女。市面上那些小混混也扮作官兵,趁火打劫,大发国难财。这样看来,跟着政府军打黄巢的,才真是开门揖盗,才真是自作多情。[54]
也许,首善之区的长安市民并不知道,官逼民反早在黄巢之前就已发生。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六月,陕州(今河南省陕县)大旱。老百姓向地方官报告,该官员却说:树上不是还有叶子吗,哪来的旱灾?然后把报告灾情的人痛打了一顿。民众忍无可忍,将这个地方官驱逐。这家伙狼狈逃窜到老百姓家,讨口水喝,得到的却是尿液。[55]
官民关系恶劣到这个程度,不反才怪!
帝国的政府和官员却不知反省,继续自欺欺人。唐僖宗乾符二年(875)七月,大批蝗虫遮天蔽日飞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