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年选择杨广为太子时,便已经决定了转换政治路线的大政方针。请参看气贺泽保规《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及张国刚推荐序。

    [50]据《魏书·李冲传》,孝文帝拓跋宏曾对李冲说,意欲从北到南开凿大运河跨过黄河直达淮河,并认为这是“军国之大计”。

    第二章

    [1]据《新唐书·高祖皇帝本纪》,当时造反起义者凡四十九处,其中称帝者四人,称王者八人,遍布全国各地。

    [2]新旧《唐书》皆称,李渊为了对付隋炀帝的猜忌,尽力韬晦。

    [3]见《旧唐书·裴寂传》,《新唐书》之《高祖纪》与《裴寂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4]最早对这段历史的官方说法表示质疑的是汪篯先生,见《汪篯隋唐史论稿》。现在,唐史被贞观史臣篡改已几乎是学界共识。袁刚《隋炀帝传》即称晋阳起兵的首谋毫无疑问是李渊,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也称晋阳起兵的策划者首推李渊。

    [5]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三。

    [6]袁刚《隋炀帝传》认为此案是李渊主动勾结裴寂,勇敢地住进炀帝行宫,以示挑战。这个说法,似乎也矫枉过正。

    [7]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8]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9]见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另,李渊勾结突厥一事在正史中极其隐晦,真相大白是由于陈寅恪先生的考证。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10]见《旧唐书·李密传》。

    [11]本节所述玄武门之变及相关史实无另注者,全部依据《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2]事见《旧唐书·太宗本纪》,并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该书对玄武门之变有很精辟的分析,本书亦有引用,不另注。

    [13]据《旧唐书·淮安王神通传》,唐太宗称李神通为叔父。

    [14]玄武门之变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内还是之外?本书倾向于认为是在门外,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15]此番问答,《旧唐书·尉迟敬德传》中有“高祖意乃安”五个字,却被《资治通鉴》删去,从而掩盖了李渊心中有鬼的历史真相。在细节上做手脚,是司马光的一贯伎俩。

    [16]裴寂其实是太子党,一直站在李建成一边,而且将李世民的得力助手刘文静诬陷致死。李世民即位后,仍以开国元勋待之。但到贞观三年,裴寂被认定有该死之罪四条,从宽处理判处流放。

    [17]此段综合了新旧《唐书》之《隐太子建成传》和《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18]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两个月后,继位为帝。作为太上皇,李渊活到贞观九年五月寿终正寝,享年七十一岁。

    [19]关于这个时间的考证,请参看《孟宪实讲唐史:从玄武门之变到贞观之治》。

    [20]这是陈寅恪先生的观点:隋炀帝远游江左,所以卒丧邦家;唐高祖速据关中,所以独成帝业。见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21]以上描述据《周书》之《突厥传》、《宇文测传》,《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林幹《突厥与回纥史》。据《周书·突厥传》,阿尔泰山又名金山,金山的形状类似于兜鍪(读如谋),而当地人把兜鍪叫做突厥,突厥由此得名。

    [22]以上请参看袁刚《隋炀帝传》。

    [23]请参看杜祐《通典》卷一百九十七。

    [24]请参看陈寅恪《论唐高祖称臣于突厥事》。

    [25]颉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