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现,一个王朝和国家,越是政权不稳统治动摇,就越是对内拼命钳制,对外顽固排斥。相反,如果相信自己的政权稳如泰山,自己的文化浩如沧海,那就会打开所有的门窗,对外来文化一视同仁地照单全收。[42]

    不能不钦佩唐人。他们有优势,也有优越性,却没有优越感,反倒对外来文化表现出好奇心,对其他民族表现出平常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仗势欺人。因为他们相信,任何文化都不能颠覆我们的传统,只能成为自己的养分;他们也相信,文明不是私有财产,它属于天下人。

    这才真叫大国风度。

    现在可以作一个总结了:农业帝国原本就有扩张性,隋唐又是混血王朝,更兼挟中华文化之优势,以开放的姿态和兼容的心态面对现实,这就是他们创造出世界性文明的三大原因。与拜占庭、阿拉伯并为三大帝国,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三大帝国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本卷终

    请关注下卷

    本卷大事年表

    581年(隋文帝开皇元年),北周静帝让位于隋王杨坚,北周亡。杨坚称帝,是为文帝,国号隋。杨坚以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封次子杨广为晋王,任并州主管,年十三岁。

    582年(开皇二年),南朝陈宣帝卒,子陈叔宝继位。

    583年(开皇三年),废九品中正制,东西突厥分裂。

    584年(开皇四年),凿广通渠,引渭水至潼关。

    588年(开皇八年),隋师伐陈,以杨广为行军元帅。

    589年(开皇九年),陈亡,隋统一中国。

    591年(开皇十一年),吐谷浑称臣。

    592年(开皇十二年),日本推古女皇继位。

    600年(开皇二十年),废太子杨勇,立杨广。

    603年(仁寿三年),西突厥尽有东突厥之地。

    604年(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卒于仁寿宫,享年六十四岁,在位二十四年。二十一日,皇太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是日,杀故太子杨勇。十月十六日,葬文帝。十一月三日,亲至洛阳勘测地形,定洛阳为东都。十一月二十日,陈叔宝卒,谥为炀。

    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开通济渠,引河入汴,引汴入泗,以达于淮。开邗沟入江。八月,隋炀帝到江都。

    607年(大业三年),日本大使小野妹子到中国。

    608年(大业四年),正月,开永济渠,南建于河,北通涿郡(今北京)。

    610年(大业六年),三月,隋炀帝再至江都。十二月,开江南河,自京口(今镇江市)至余杭(今杭州市)。

    612年(大业八年),第一次征辽东。

    613年(大业九年),第二次征辽东。

    616年(大业十二年),隋炀帝三至江都,同时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

    617年(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起兵太原。十一月,攻克长安,立杨侑为皇帝,尊杨广为太上皇。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杀,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五年。五月,李渊称帝于长安,国号唐,唐王朝建立。

    619年(武德二年)正月,定租庸调法。

    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战洛阳,活捉窦建德,逼降王世充,六月在长安举行入城式。

    622年(武德五年),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626年(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事变。

    629年(唐太宗贞观三年),玄奘赴印度取经。

    630年(贞观四年),唐破东突厥,唐太宗被各民族酋长尊为天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