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节(1/2)
给我杀了。”
“是!”几名头领同时应声。
听到朱元璋杀气腾腾的话,马祥麟顿时又急了。
这时许人杰、王二、曹文诏都走出去了,马祥麟知道他们是去调兵剿杀白杆兵,心中大慌,但又不知道怎么办。突然,站在旁边的书生李岩公子开口了,他对着朱元璋道:“朱八哥……我倒有个办法让他们能在一年之内就弄出五百万斤粮食来交给咱们。”
“哦?一年之内?”朱元璋的脸依然保持着杀气,哼道:“若是只有一年,我倒也勉强等得。”
马祥麟也大感意外,就算是土家族人不吃不喝,一年也弄不出五百万斤粮食来啊?这人是什么意思?
只听李岩公子道:“土家族人现在种植的粮食,亩产大约是一百二十斤左右,而咱们朱军所用的玉米,亩产正好是他们的五六倍……若是让土家族人都种玉米,岂不是一年就可以种出五六倍的粮食?那么这样算来……他们五六年才能交出来的粮食,只要改种玉米,一年就能交出来。”
“哦?”朱元璋的脸色稍展:“此计尚可……不过嘛……土家族人压根就不会种玉米,你这计策也就只能想想罢了,不能实现。”
李岩还没开口,马祥麟赶紧叫道:“现实!完全现实!我们改种玉米即可……你派几个人去教我们种玉米,我们土家族立即全族改种玉米,一年就交出五百万两粮食来,你莫杀我的人……”
听他这么一吼,朱元璋和李岩忍不住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一丝不易查觉的笑容,两人心里都在想:马祥麟确实是个很好骗的熊孩子啊,这么明显的计策,他也会上当。
土家族那难攻不落的壁垒,终于在这里撕开了一点点,而有了这个开头,以后再使一把力的话,便可以将这个洞挖得越来越大。
五二一、秦良玉移驻重庆
成都!巡抚衙门。
接到张令被贼军所擒,贼军主力进入剑门关,屯驻于绵阳的消息之后,成都陷入了一股低迷的气氛之中,所有的文官武将,都沉着一张脸。此时文官们也终于知道自己出了馊主意,若是张令好好地守着剑门关,绝不至于让贼军主力进入成都平原,而且张令也不会在回来的半路上遭到贼军的伏击。
文官们不懂军事,却靠着以文制武的权力胡乱调配,终于调出了大问题。
大堂中的武官们脸上都带着愤愤之色,有几人甚至扭着旁边的文官吵架。那几名文官心里知道是自己的错,但是嘴上却绝不可能承认,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张令打仗的水平太差,因此才会被贼军所擒,堂中一片混乱,吵得不可开交。
秦良玉坐在吵闹的人群之中,脸色沉静,不发一语。以她的经历当然知道,与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官吵架还不如节约一点精力用来与贼兵打仗。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说服的就是文官了,因为他们就算错了也不会认错……就凭这一点,已是无可救药。..
秦良玉只是低声对旁边的邵捷春问道:“巡抚大人,我们调齐的其余几路援兵现在如何了?”
邵捷春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调回张令错了,但他也同样是个不肯认错的主儿,秦良玉不谴责他,他也就理所当然地不会提起张令的事,回道:“溪峒土蛮兵已经来了。还有苗兵也到了……这两路人马合起来倒也有五千之众,我将他们暂时安排在了黄泥洼。”
“黄泥洼?”秦良玉大吃一惊,急道:“怎可让他们屯驻在那里?黄泥洼地势低沉,并不是一个驻军的好地方,贼军只需走到洼边,就可以俯览黄泥洼的全景,我军机密,全部一览无余,兼之地形凹陷,若被贼军攻击。则立即会被围杀……巡抚大人为何不让溪峒兵和苗兵入成都来?”
邵捷春的脸上显出一抹苦笑:“本宫也是不得已。溪峒土蛮兵不服王化
“是!”几名头领同时应声。
听到朱元璋杀气腾腾的话,马祥麟顿时又急了。
这时许人杰、王二、曹文诏都走出去了,马祥麟知道他们是去调兵剿杀白杆兵,心中大慌,但又不知道怎么办。突然,站在旁边的书生李岩公子开口了,他对着朱元璋道:“朱八哥……我倒有个办法让他们能在一年之内就弄出五百万斤粮食来交给咱们。”
“哦?一年之内?”朱元璋的脸依然保持着杀气,哼道:“若是只有一年,我倒也勉强等得。”
马祥麟也大感意外,就算是土家族人不吃不喝,一年也弄不出五百万斤粮食来啊?这人是什么意思?
只听李岩公子道:“土家族人现在种植的粮食,亩产大约是一百二十斤左右,而咱们朱军所用的玉米,亩产正好是他们的五六倍……若是让土家族人都种玉米,岂不是一年就可以种出五六倍的粮食?那么这样算来……他们五六年才能交出来的粮食,只要改种玉米,一年就能交出来。”
“哦?”朱元璋的脸色稍展:“此计尚可……不过嘛……土家族人压根就不会种玉米,你这计策也就只能想想罢了,不能实现。”
李岩还没开口,马祥麟赶紧叫道:“现实!完全现实!我们改种玉米即可……你派几个人去教我们种玉米,我们土家族立即全族改种玉米,一年就交出五百万两粮食来,你莫杀我的人……”
听他这么一吼,朱元璋和李岩忍不住对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一丝不易查觉的笑容,两人心里都在想:马祥麟确实是个很好骗的熊孩子啊,这么明显的计策,他也会上当。
土家族那难攻不落的壁垒,终于在这里撕开了一点点,而有了这个开头,以后再使一把力的话,便可以将这个洞挖得越来越大。
五二一、秦良玉移驻重庆
成都!巡抚衙门。
接到张令被贼军所擒,贼军主力进入剑门关,屯驻于绵阳的消息之后,成都陷入了一股低迷的气氛之中,所有的文官武将,都沉着一张脸。此时文官们也终于知道自己出了馊主意,若是张令好好地守着剑门关,绝不至于让贼军主力进入成都平原,而且张令也不会在回来的半路上遭到贼军的伏击。
文官们不懂军事,却靠着以文制武的权力胡乱调配,终于调出了大问题。
大堂中的武官们脸上都带着愤愤之色,有几人甚至扭着旁边的文官吵架。那几名文官心里知道是自己的错,但是嘴上却绝不可能承认,反而理直气壮地说张令打仗的水平太差,因此才会被贼军所擒,堂中一片混乱,吵得不可开交。
秦良玉坐在吵闹的人群之中,脸色沉静,不发一语。以她的经历当然知道,与这些莫名其妙的文官吵架还不如节约一点精力用来与贼兵打仗。这个世界上最不可说服的就是文官了,因为他们就算错了也不会认错……就凭这一点,已是无可救药。..
秦良玉只是低声对旁边的邵捷春问道:“巡抚大人,我们调齐的其余几路援兵现在如何了?”
邵捷春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调回张令错了,但他也同样是个不肯认错的主儿,秦良玉不谴责他,他也就理所当然地不会提起张令的事,回道:“溪峒土蛮兵已经来了。还有苗兵也到了……这两路人马合起来倒也有五千之众,我将他们暂时安排在了黄泥洼。”
“黄泥洼?”秦良玉大吃一惊,急道:“怎可让他们屯驻在那里?黄泥洼地势低沉,并不是一个驻军的好地方,贼军只需走到洼边,就可以俯览黄泥洼的全景,我军机密,全部一览无余,兼之地形凹陷,若被贼军攻击。则立即会被围杀……巡抚大人为何不让溪峒兵和苗兵入成都来?”
邵捷春的脸上显出一抹苦笑:“本宫也是不得已。溪峒土蛮兵不服王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