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唐奉义与李靖在武德四年岭南时曾与他有过交往。让唐奉义出面作证是想向李世民证明,李靖早在武德四年就已有谋反之心。然而李世民岂是那么好糊弄的?虽然大将得胜还朝必受诬告已成为大唐的惯例,不过李世民之所以会纵容那些人诬告是想借机敲打那些得胜而归的大将不要翘尾巴而已,根本并不是想借机整倒谁。所以,任何攀诬都会在李世民如炬慧眼面前无所遁形。因此,这次高甑生和唐奉义诬告李靖谋反一案很快便水落石出,李靖得到了清白,高甑生流放。至于唐奉义继续呆在岭南长蘑菇吧。

    其实李靖何曾不知道李世民的用意?李靖南平萧铣,北灭突厥,西灭吐谷浑,这三件大功可谓前往古人后无来者,若是论功行赏的话封王也不为过。这不是夸张而是实情。想想当年的杜伏威和罗艺,他们两个不过是各自占领了一小块地方的割据势力,降唐之后皆被封王。不同的是罗艺卖了祖宗,改姓李才封了燕郡王。杜伏威没有改姓直接封了吴王。投诚献地的都能封王,何况是一刀一枪打下了比两人占据的地盘还要大十倍的功劳?再说,人家李靖还是实实在在的姓李(大唐虽然说非李姓不得封王,不过武德年间有杜伏威封了吴王,安史之乱后有郭子仪封汾阳郡王,李光弼封临淮郡王。另外唐中宗时还封了几个异姓王,武则天时就更不用说,姓武的出了好多王,但总体来说异姓封王非常困难)。

    不过,这些因功劳大而被封王的还真没几个有好下场。李靖心里当然不想走上罗艺、杜伏威的老路。所以,虽然每次立下大功后他都会被人诬告,不过他就是不解释。因为他坚信解释就意味着心虚,他更清楚李世民此举就是想抵消掉他的功劳。而李靖自己也不想让功勋连累自己。也许当他听到有人诬告自己时表面上默然无语一付受尽委屈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李靖明白李世民的心思,李潜也明白。所以在李世民下诏封赏他时,他接连上表辞谢封赏。最后在李潜的坚持下李世民只赏了李潜彩缎千匹。牛弼这次斩获颇丰,因功晋勇武侯,左骁卫将军。

    贞观八年八月,牛弼成亲。新娘是程咬金夫人娘家的一个远方侄女,姓裴名英。裴英与一般名门闺秀不同,她从小不爱女红,更不爱读书,所喜爱的便是刀枪棍棒骑马射箭。她的几个哥哥从小就被她欺负。裴英虽然爱好舞枪弄棒骑马射箭,不过她天生丽姿,加之勤练武功,体态婀娜刚健。她还经常抛头露面,很多名门公子都曾见过她的容颜,倾慕不已。从她十二岁开始,就有人上门为她提亲。她得知后只提了一个条件,谁能打的赢她,哪怕那人是瘸子、瞎子她也会嫁他,否则想都别想。

    十二岁的小女孩即便是招式精妙可力气能有多大?所以许多练过几天功夫的公子哥们都想占便宜。在裴英接连打断了七名上门提亲的公子哥的腿后,整整四年没人敢上裴府给裴英提亲。为此,裴英的父母愁白了许多黑发。可无论他们怎么劝说,裴英就是不改变条件。被父母逼急了,裴英就横刀在颈,以死相威胁。裴英的父母无奈之下只能随她去。

    贞观八年,裴英已经二十岁。在大唐,这个年龄的女子若嫁不出去只能等着给人做小妾了。就在裴英的父母快要彻底愁白头,他们正巧来长安访亲,又正巧遇到了长安百姓夹道欢迎从吐谷浑班师军队这难得一见的胜景,更无巧不巧地听到路人议论牛弼。得知那个威风凛凛地牛将军至今还未婚娶,而且功夫高强战功赫赫,裴英的父母大喜过望,立刻找关系托人说媒。找来找去他们找到了程咬金的夫人。程夫人又找到了麦紫澜。而这时麦紫澜正发愁如何完成李潜交代的给牛弼说媒的任务,一听裴英的情况立刻欣喜不已。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牛弼和裴英见面交了次手,然后这门亲事就这么定下来了。八月初六,裴英从裴家娘子变成了牛夫人。贞观九年六月,牛夫人裴英为牛弼生下了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