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节(1/2)
同于探险旅游,一旦定居,就需要安下心,做好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
大齐人热衷于殖民。当初开发美洲,设立殖民自治区,多少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殖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财的机会。
数百年后,人类遍及十几颗殖民星。
然而,问题也来了。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然现在要说“人类踏足的星空领域,均为帝国领土”。移民开发、狩猎、采矿,都是需要纳税的。以前殖民美洲,用的是武学院的飞船,纳税理所当然。
现在他们不愿意了。
殖民外星,帝国官方虽然也组织了几支队伍,但毫无疑问民间财团才是主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官方不可能永远占据绝对优势。对民间财团来说,他们没借用官方任何力量,独自出人出力、搞宣传、带人登陆星球、辛苦开发,凭什么要把一部分收益交给朝廷?
而且现在的民众,和古时也有很大区别,他们认同责权对等原则。朝廷一点忙都没帮,他们不认为自己应该纳税。
他们并非不清楚,这种情绪,和财团刻意宣传引导有密切关系。但那又如何?不享受帝国福利,就没有纳税的义务,谁引导无所谓,道理总是没错的。
于是很快,除了朝廷占据的几颗星球,其它殖民星不再主动给朝廷纳税。
想收税?行,自己来拿吧。不过,星际旅行危险无处不在,路上出点意外可不能怪别人。
第633章 打着玩儿
朝廷不差钱,但收税是一个政权表现存在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殖民星拒绝交税,甚至发展为半路埋伏上门收税的官员,这让朝廷无法接受。
这和国家林立的古代不同,大家都是大齐子民,每个殖民星的首脑人物几乎都是汉人,直接出兵不合适。
于是朝廷谴责、严厉谴责。
殖民星自治机构则表示无辜:税务官的死,真和我们无关,要怪就怪虚空太危险。由此可见,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帝国开疆拓土,朝廷不仅不应谴责,还要表彰我们,顺便免除税赋几万年就更合适了。
朝廷和殖民星扯皮了好多年。
形势渐渐明朗起来。
大齐有大大小小许多财团,每个殖民星也都有自治机构。但朝廷发现,其实许多财团暗中早已勾结到一起。十二颗殖民星,除了朝廷控制的三颗,其余九颗,被三大财团联合体瓜分。
这些财团,基本都是古代勋贵后人创建。
所谓勋贵,有大齐开国时册封的爵位,也有后来各国投靠大齐分封的爵位,例如段誉的大理王。
遗憾的是,小道士的恨天伯没后人继承。明萱是他徒弟,理论上也算他的后人,师徒如父子……父女嘛。可她本身就是公主,总不能自降身份吧?再者说当时是万恶的封建时代,别说继承爵位,女人都没资格入族谱。
顺便说一句,率先并入大齐的契丹、大理,原先的国王都获得了王爵,后来的国家可就没这么高的待遇了。
当时是他们求大齐收留,朝廷又不傻,爵位泛滥就不值钱了。因此赐下的爵位越来越低,最后加入的国家,国王甚至只能做平头百姓。
另外,还有一类不容忽略的勋贵,那就是孙氏皇族。
按大齐规矩,除太子外,其余皇子获封王爵,他的后人则每代降一等,直到失去爵位。当然,每代只有一人有资格继承爵位,其它人一边玩儿去。
这种降爵措施十分重要,它保证了大齐的爵位不会烂大街。说起来,它比历朝历代都严格,甚至对孙氏皇族显得很不公平,因为开国功臣和大理王等外姓爵位,是不降爵的。
然而太祖皇帝就是这么规定的,谁敢反对?
当初太祖是这么说的
大齐人热衷于殖民。当初开发美洲,设立殖民自治区,多少人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殖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发财的机会。
数百年后,人类遍及十几颗殖民星。
然而,问题也来了。
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当然现在要说“人类踏足的星空领域,均为帝国领土”。移民开发、狩猎、采矿,都是需要纳税的。以前殖民美洲,用的是武学院的飞船,纳税理所当然。
现在他们不愿意了。
殖民外星,帝国官方虽然也组织了几支队伍,但毫无疑问民间财团才是主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官方不可能永远占据绝对优势。对民间财团来说,他们没借用官方任何力量,独自出人出力、搞宣传、带人登陆星球、辛苦开发,凭什么要把一部分收益交给朝廷?
而且现在的民众,和古时也有很大区别,他们认同责权对等原则。朝廷一点忙都没帮,他们不认为自己应该纳税。
他们并非不清楚,这种情绪,和财团刻意宣传引导有密切关系。但那又如何?不享受帝国福利,就没有纳税的义务,谁引导无所谓,道理总是没错的。
于是很快,除了朝廷占据的几颗星球,其它殖民星不再主动给朝廷纳税。
想收税?行,自己来拿吧。不过,星际旅行危险无处不在,路上出点意外可不能怪别人。
第633章 打着玩儿
朝廷不差钱,但收税是一个政权表现存在感的重要途径之一。殖民星拒绝交税,甚至发展为半路埋伏上门收税的官员,这让朝廷无法接受。
这和国家林立的古代不同,大家都是大齐子民,每个殖民星的首脑人物几乎都是汉人,直接出兵不合适。
于是朝廷谴责、严厉谴责。
殖民星自治机构则表示无辜:税务官的死,真和我们无关,要怪就怪虚空太危险。由此可见,我们冒着生命危险为帝国开疆拓土,朝廷不仅不应谴责,还要表彰我们,顺便免除税赋几万年就更合适了。
朝廷和殖民星扯皮了好多年。
形势渐渐明朗起来。
大齐有大大小小许多财团,每个殖民星也都有自治机构。但朝廷发现,其实许多财团暗中早已勾结到一起。十二颗殖民星,除了朝廷控制的三颗,其余九颗,被三大财团联合体瓜分。
这些财团,基本都是古代勋贵后人创建。
所谓勋贵,有大齐开国时册封的爵位,也有后来各国投靠大齐分封的爵位,例如段誉的大理王。
遗憾的是,小道士的恨天伯没后人继承。明萱是他徒弟,理论上也算他的后人,师徒如父子……父女嘛。可她本身就是公主,总不能自降身份吧?再者说当时是万恶的封建时代,别说继承爵位,女人都没资格入族谱。
顺便说一句,率先并入大齐的契丹、大理,原先的国王都获得了王爵,后来的国家可就没这么高的待遇了。
当时是他们求大齐收留,朝廷又不傻,爵位泛滥就不值钱了。因此赐下的爵位越来越低,最后加入的国家,国王甚至只能做平头百姓。
另外,还有一类不容忽略的勋贵,那就是孙氏皇族。
按大齐规矩,除太子外,其余皇子获封王爵,他的后人则每代降一等,直到失去爵位。当然,每代只有一人有资格继承爵位,其它人一边玩儿去。
这种降爵措施十分重要,它保证了大齐的爵位不会烂大街。说起来,它比历朝历代都严格,甚至对孙氏皇族显得很不公平,因为开国功臣和大理王等外姓爵位,是不降爵的。
然而太祖皇帝就是这么规定的,谁敢反对?
当初太祖是这么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