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臣下恐怕是无缘得见了。既然选择了出仕,又深受主家的厚恩,就要忠诚奉公到最后一息……这是作为武士的坚持和作为家臣的职责啊!”

    我就知道是这个结果。他这个人,实在是过于坚持所谓的武士义理和职责。

    在原本的历史上,尽管长宗我部家设计谋害了他的父亲,连他自己也差点身死,可是继承中山田家后,他依然作为谱代家老努力的为主家奉公,甚至在长宗我部家被改易后,还以六十余岁的高龄,带着秀长、宣时这两个儿子,不离不弃的侍奉着年少的家主贞亲。

    相比起香宗我部亲泰来,我待他不知道亲厚了多少,不仅给予广大的领地和崇高的地位,甚至以整个中枢相托,而他自然会加倍努力的奉公,以图报答我的这番厚遇。

    ——每个人都有他坚持的理念,任何人都不能勉强。这也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啊!

    (PS:真实的历史上,秀景还有一弟秀政,和他一同入继中山田家。他跟随贞亲离开土佐时,即是将家主之位交给弟弟,由他恢复香宗我部家苗字,将直系血脉留在了故土。不过,书中将这位弟弟完全忽略,而香宗我部秀政这一名字,由他的表侄如渊和尚还俗继承)

    第三百四十一章:归于宁静(中)

    在景次郎的元服仪式上,信景才再一次和我见面,然后遵照我的意思,替景次郎取名为“景次郎弘景”,以吉良宗家家主之位相让。当然,弘景并不能立刻继位,需要得到朝廷的正式宣下才能代替信景,所以信景依然是将军。这是朝廷的礼仪和幕府的法度,我作为知礼守礼的太政大臣,自然不会做出藐视朝廷的事来;而面对如此守礼的源氏长者,朝廷上不乏聪明之人,也自然能够闻弦歌知雅意,遣敕使前往江户宣诏,为六岁的幼家主正位大将军。

    与此同时,我也将源氏长者的名分让给了信景,至于太政大臣之职,朝廷却没有授予他,官阶也依然停留在从一位。毕竟太政大臣是“仪形四海、经邦论道、夑理阴阳、无其人则阙”的天下师范,正一位更是诸王诸臣之极阶,千年来只有六个人生前获得,都不能够轻易授予,就连我自己,都是在四十四岁后才能获封正一位太政大臣,信景自然不可能超越。

    回到京都,主持了诚仁亲王的继位仪典,我本人出家入道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由于入道之人身份非同小可,无论是朝廷、武家还是佛门,都纷纷拿出了最大的诚意。在佛门之中,目前声望最隆的高僧,是已经卸任勘合贸易正使、由相国寺住持转任南禅寺主持的西笑承兑,他将亲自主持我的入道仪式;朝廷方面,特地授予他国师称号,提前将他在佛门的地位确立下来,以彰显这一仪式的隆重;而武家之中,除了幕府中枢、自家的亲藩、在京的藩主、藩世子和相判众外,不少入道隐居的大名也纷纷前来观礼,预计情形将比诚仁亲王的继位仪典还要盛大。

    可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人却一直没来,那就是已经卸任将军的信景。虽然是我亲自将他赶下了将军的位置,但是不可否认,在所有的子女中,他一直是我最关注的那个,也曾经为他花费了最大的心力,即使他后来忤逆了我,我也没有给予什么惩罚,而是按照幕府法度,将畿内的管领权和源氏长者的地位让给了他。

    照理说,就算他不知道我出家入道的事情,现在也该来京都赴任了的。可据我收到的消息,他却借故在江户逗留了好一阵,后来勉强动身上洛了,一路上也是走走停停,流连于沿途的各处名山胜迹之间,显然是心怀不忿,在有意避开我的入道仪式。

    我的这番期待,信景的这番用心,身边的不少人都能看出来。如周景那样的好脾气,也忍不住为此感到愤怒,而直虎则一再的宽慰我:“左大臣年纪还轻,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自然把权位看得比亲情更重……等到他静下心来,或者也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