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4节(1/2)
直接订在墙上。
“啊!”黄东惨叫一声,鲜血如泉水一样喷出来,眼见是活不成了。
好个钱宁,虽然断了一根肋骨,一动就疼得冷汗直流,却没有丝毫停顿,又是合身一扑,直接跳进河中,顺流飘走,再也看不到人影了。
看到外面死了人,酒楼里的客人同时发出一声尖叫,纷纷逃将出去。
胡顺扑到窗台上面,正好看到钱宁跳河逃跑,心中叫了一声:“糟糕!”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钱宁应该是跑回去调兵。他如今已经是山穷人尽了,要想活命,或许只有去皇帝御前告状的一条路可走。
虽然不明白慈圣皇太后和太康公主为什么一心要置钱宁于死敌,可作为一个官迷,能够搬倒自己的上司做锦衣卫指挥使,胡顺也是很乐意的。
他也知道,办钱宁和宁王肯定不是皇帝的旨意,否则哪用费这么大周章。
忙回头下令:“来人,立即将贼王押下去,找个仔细地方关押。小二子。”
一个叫小二子的锦衣卫走上前来,“到。”
“立即去驸马府将今日的情形禀告太康殿下。”
“是。”
“果然是太康。”被按在地上的宁王凄厉地惨笑起来,只苦于被人卸了下巴,不能说话。
胡顺也够狠,突然从桌上拿起一根筷子,折断了,用断口在宁王口中一刺,瞬间就挑断了他的舌头。
一股鲜血喷在地上,宁王也在剧烈的疼痛中昏厥过去。
胡顺铁青着脸下令:“其他人立即随我去西苑,钱宁贼子已经反了,咱们过去护驾。”
第九百六十八章 内阁增补人选的谈论
一个锦衣卫伸出手去从宁王怀里将那份签了字的纸条掏出来,递给胡顺胡顺一看,心情总算好了些,冷冷地吐一句:“乱臣贼子!”
有了这张签有宁王和钱宁字的纸条,这二人的谋逆大罪算是坐实了。无论逃走的钱宁又做出什么动作,说出什么话来,也不足于取信他人。当下,胡顺等人立即从《太白居》出来,分别行事……
西苑豹房之中,苏木已经快要累倒了。表面上看来,明日黎明也不过是一场献祭太庙的大典而已,大不了当时候召集诸王和百官到地头集合,然后将小王子的头颅往历代明朝皇帝的灵前一供了事。等真着手办理此事的时候,苏木才感觉到事情的麻烦。国之大事,惟祭与戎祭祀一事,就其政治高度而言已经等同于对外战争,是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正德皇帝自继位以来,在百官和普通百姓心目中不过是一个荒唐国君,这次明朝对鞑靼作战获取了空前胜利,正是正德皇帝树立明君形象的契机,正德就算在胡闹,再不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模样,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史书上留下美好的一笔。
苏木和杨廷和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因此办理起此事来也分外地把细,大到整个祭祀大典的各项流程秩序,小到诸王和众大臣该站在什么位置,甚至赞礼官到时候该说什么话,都做了详细的布置。为了妥当,他和杨首辅甚至还亲自跑到太庙,召集了两百来个太监做了彩排,张永自然是全力配合就这样西苑、太庙两头跑,直将二人累到不成。已经两天一夜没有睡觉了,到现在,总算布置妥当。二人瞪着通红的眼睛,相互一笑,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杨廷和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到此已感觉筋骨酸软,脑子里一片混乱。他看了看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浓茶一边看着函件的苏木,心中忍不住叹息一声:老了,老了,终究是比不上年轻人的。
苏木虽然也累地够呛,可脑子却还是转得极快,说话的声音铿锵有力。这两天一夜是杨廷和第一次单独和他共事,在这以前,老杨觉得苏木这人虽然有才,可有的时候却没有什么
“啊!”黄东惨叫一声,鲜血如泉水一样喷出来,眼见是活不成了。
好个钱宁,虽然断了一根肋骨,一动就疼得冷汗直流,却没有丝毫停顿,又是合身一扑,直接跳进河中,顺流飘走,再也看不到人影了。
看到外面死了人,酒楼里的客人同时发出一声尖叫,纷纷逃将出去。
胡顺扑到窗台上面,正好看到钱宁跳河逃跑,心中叫了一声:“糟糕!”
如果不出意外,这个钱宁应该是跑回去调兵。他如今已经是山穷人尽了,要想活命,或许只有去皇帝御前告状的一条路可走。
虽然不明白慈圣皇太后和太康公主为什么一心要置钱宁于死敌,可作为一个官迷,能够搬倒自己的上司做锦衣卫指挥使,胡顺也是很乐意的。
他也知道,办钱宁和宁王肯定不是皇帝的旨意,否则哪用费这么大周章。
忙回头下令:“来人,立即将贼王押下去,找个仔细地方关押。小二子。”
一个叫小二子的锦衣卫走上前来,“到。”
“立即去驸马府将今日的情形禀告太康殿下。”
“是。”
“果然是太康。”被按在地上的宁王凄厉地惨笑起来,只苦于被人卸了下巴,不能说话。
胡顺也够狠,突然从桌上拿起一根筷子,折断了,用断口在宁王口中一刺,瞬间就挑断了他的舌头。
一股鲜血喷在地上,宁王也在剧烈的疼痛中昏厥过去。
胡顺铁青着脸下令:“其他人立即随我去西苑,钱宁贼子已经反了,咱们过去护驾。”
第九百六十八章 内阁增补人选的谈论
一个锦衣卫伸出手去从宁王怀里将那份签了字的纸条掏出来,递给胡顺胡顺一看,心情总算好了些,冷冷地吐一句:“乱臣贼子!”
有了这张签有宁王和钱宁字的纸条,这二人的谋逆大罪算是坐实了。无论逃走的钱宁又做出什么动作,说出什么话来,也不足于取信他人。当下,胡顺等人立即从《太白居》出来,分别行事……
西苑豹房之中,苏木已经快要累倒了。表面上看来,明日黎明也不过是一场献祭太庙的大典而已,大不了当时候召集诸王和百官到地头集合,然后将小王子的头颅往历代明朝皇帝的灵前一供了事。等真着手办理此事的时候,苏木才感觉到事情的麻烦。国之大事,惟祭与戎祭祀一事,就其政治高度而言已经等同于对外战争,是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正德皇帝自继位以来,在百官和普通百姓心目中不过是一个荒唐国君,这次明朝对鞑靼作战获取了空前胜利,正是正德皇帝树立明君形象的契机,正德就算在胡闹,再不在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究竟是什么模样,但他还是希望能够史书上留下美好的一笔。
苏木和杨廷和自然知道皇帝的心思,因此办理起此事来也分外地把细,大到整个祭祀大典的各项流程秩序,小到诸王和众大臣该站在什么位置,甚至赞礼官到时候该说什么话,都做了详细的布置。为了妥当,他和杨首辅甚至还亲自跑到太庙,召集了两百来个太监做了彩排,张永自然是全力配合就这样西苑、太庙两头跑,直将二人累到不成。已经两天一夜没有睡觉了,到现在,总算布置妥当。二人瞪着通红的眼睛,相互一笑,都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杨廷和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到此已感觉筋骨酸软,脑子里一片混乱。他看了看坐在椅子上一边喝着浓茶一边看着函件的苏木,心中忍不住叹息一声:老了,老了,终究是比不上年轻人的。
苏木虽然也累地够呛,可脑子却还是转得极快,说话的声音铿锵有力。这两天一夜是杨廷和第一次单独和他共事,在这以前,老杨觉得苏木这人虽然有才,可有的时候却没有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