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节(2/2)
来位置上。突然,叭的一声,座舱的风挡玻璃好象被鞭子狠狠地抽了一下。原来,由于刹那间的压力增加,牵引绳断了。朱洪驾驶的滑翔机在空中又恢复了平衡。
拖曳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四周显得格外宁静。
这架滑翔机载着七个人又飞回科隆。糟糕的是在这七个人中,有一个人竟是“花岗岩”突击队队长齐明中尉。朱洪驾驶着滑翔机,勉强越过一条小河,在一块草地上徐徐降落下来。
怎么办?齐明立刻命令部下,在这块草地上修出一条跑道来。士兵们动作迅速地推倒篱笆,清除掉障碍物。
“好了,我去叫拖曳机来。”
齐明在附近的公路上拦住一辆汽车,二十分钟后,他回到了机场。
可是,那里一架“苍鹰”式飞机也没有了,只好打电话调一架其他飞机代替。他的两眼紧盯着手表,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已经五点零五分了。再有二十分钟,他的突击队就要降落在要塞高地上。可是……
此时,“苍鹰”式飞机编队正拖曳着滑翔机,按计划向西爬升。飞行中的各个细节都是预先计算好了的。全长七十三公里。按计算,到“走廊”尽头,飞机的高度必须达到二千六百米,因为只有在这个高度上,滑翔机才能以适当的滑行角度飞抵目标。如果风力也和预先计算的一样,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三十一分钟。
坐在“花岗岩”突击队滑翔机上的机降兵们当然无法知道自己的指挥官已经被甩掉。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各组都有自己的指定任务。滑翔机驾驶员们对在这宽阔的要塞高地上,在哪座碉堡的后面,或在哪座转动炮塔侧面着陆最合适都已一清二楚。误差要尽量保持在十米至二十米之内。
一份作战计划如果连滑翔机的意外掉队都没想到,那只能说它不是一个周密的计划。所以,出击命令中明确规定,任何指挥官,在兄弟部队失败或无法着陆的情况下,都有责任带领部下去完成该部未完成的任务。
在离开基地之后不久所发生的齐明中尉掉队这件事并非“花岗岩”突击队的全部不幸。二十分钟后,又有一架滑翔机掉队了。当拖曳着第二班的那架“苍鹰”式飞机飞到罗克普林斯特的灯标上空时,它的机翼开始晃动起来。
这时,滑翔机驾驶员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飞机的标志灯竟不停地闪亮呢?莫不是脱离信号?几秒钟后,他脱掉牵引绳,开始滑翔。这简直是个荒唐的误解。才刚刚飞了一半路程,高度还不到一千五百米。从这里滑翔连第一目标都到不了。
飞机最后降落在迪伦附近的草地上。机降兵们跳出滑翔机,他们找来了汽车,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急速驶往佛纳尔,在那里,陆军部队正在集结待命,准备发起进攻。
这样,“花岗岩”突击队就只剩九架飞机了。
他们看见前方最后一座灯标的时间,比预想的早得多。这座灯标设在杰斐逊山上,它标志着已经到达“分手点”。为了不让敌人发觉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滑翔机将从这里开始单独滑翔。
糕糟!不知怎么搞的,早到了十分钟。原来,恰好这天是顺风,风力比气象站预报的要强得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飞机的高度过低,只有二千至二千二百米。为了使滑翔机保持1:12的滑翔角度飞抵目标,必须保持二千六百米的规定高度。
后来,“坚韧”突击队队长李沙少尉在战斗报告中曾这样写道:
“脱离的地点本应在杰斐逊上空。不知道怎么搞的
拖曳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渐渐远去,四周显得格外宁静。
这架滑翔机载着七个人又飞回科隆。糟糕的是在这七个人中,有一个人竟是“花岗岩”突击队队长齐明中尉。朱洪驾驶着滑翔机,勉强越过一条小河,在一块草地上徐徐降落下来。
怎么办?齐明立刻命令部下,在这块草地上修出一条跑道来。士兵们动作迅速地推倒篱笆,清除掉障碍物。
“好了,我去叫拖曳机来。”
齐明在附近的公路上拦住一辆汽车,二十分钟后,他回到了机场。
可是,那里一架“苍鹰”式飞机也没有了,只好打电话调一架其他飞机代替。他的两眼紧盯着手表,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已经五点零五分了。再有二十分钟,他的突击队就要降落在要塞高地上。可是……
此时,“苍鹰”式飞机编队正拖曳着滑翔机,按计划向西爬升。飞行中的各个细节都是预先计算好了的。全长七十三公里。按计算,到“走廊”尽头,飞机的高度必须达到二千六百米,因为只有在这个高度上,滑翔机才能以适当的滑行角度飞抵目标。如果风力也和预先计算的一样,达到这个高度需要三十一分钟。
坐在“花岗岩”突击队滑翔机上的机降兵们当然无法知道自己的指挥官已经被甩掉。不过,这也没什么关系,因为各组都有自己的指定任务。滑翔机驾驶员们对在这宽阔的要塞高地上,在哪座碉堡的后面,或在哪座转动炮塔侧面着陆最合适都已一清二楚。误差要尽量保持在十米至二十米之内。
一份作战计划如果连滑翔机的意外掉队都没想到,那只能说它不是一个周密的计划。所以,出击命令中明确规定,任何指挥官,在兄弟部队失败或无法着陆的情况下,都有责任带领部下去完成该部未完成的任务。
在离开基地之后不久所发生的齐明中尉掉队这件事并非“花岗岩”突击队的全部不幸。二十分钟后,又有一架滑翔机掉队了。当拖曳着第二班的那架“苍鹰”式飞机飞到罗克普林斯特的灯标上空时,它的机翼开始晃动起来。
这时,滑翔机驾驶员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怎么飞机的标志灯竟不停地闪亮呢?莫不是脱离信号?几秒钟后,他脱掉牵引绳,开始滑翔。这简直是个荒唐的误解。才刚刚飞了一半路程,高度还不到一千五百米。从这里滑翔连第一目标都到不了。
飞机最后降落在迪伦附近的草地上。机降兵们跳出滑翔机,他们找来了汽车,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急速驶往佛纳尔,在那里,陆军部队正在集结待命,准备发起进攻。
这样,“花岗岩”突击队就只剩九架飞机了。
他们看见前方最后一座灯标的时间,比预想的早得多。这座灯标设在杰斐逊山上,它标志着已经到达“分手点”。为了不让敌人发觉飞机发动机的声音,滑翔机将从这里开始单独滑翔。
糕糟!不知怎么搞的,早到了十分钟。原来,恰好这天是顺风,风力比气象站预报的要强得多。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飞机的高度过低,只有二千至二千二百米。为了使滑翔机保持1:12的滑翔角度飞抵目标,必须保持二千六百米的规定高度。
后来,“坚韧”突击队队长李沙少尉在战斗报告中曾这样写道:
“脱离的地点本应在杰斐逊上空。不知道怎么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