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汗颜道:“可这事若给皇上知道……”十三道:“一切由我承担。”

    杜横见她语气坚决,无可更改,只得顿了顿足,照她吩咐,找来一张席子,将顾秋寒的尸身裹了,扛在肩上。十三提着灯笼,和杜横一前一后出宫而去。

    “驾,驾!”一辆马车驶出石城门,飞快的从莫愁湖畔驰过,滚滚的车轮,辗碎了寂寞而凄清的夜,在天地之间,化为沉沉的一声叹息。

    顾秋寒睁开眼睛,朦胧之中,发现身边坐着个娇俏的身影,他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影像,便是十三,但接踵而来的一阵幽香,却让他知道自己错了。他努力回忆着,思绪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朱元璋,十三,毒酒!“我还活着?”他惊异的叫出声来,刹那之间,也不知是喜是悲。

    他身旁的女子是沈碧纱,两道秋水似的眸光,深情注视在他脸上。“我正在街上徘徊,打算找家客栈住下,却碰巧遇见十三和老杜,她把你交给我,让我立刻带你离开应天,走得越远越好。”顾秋寒“唔”一声道:“难道她给我的不是毒酒?”

    “是毒酒。”沈碧纱道:“但并不是致命的毒药,你只不过能让你暂时昏晕而已。”

    顾秋寒双拳紧握,指甲几乎刺进肉里,心痛的念叼着:“十三,十三!”

    沈碧纱接着道:“她说只有用这个办法才能保全你的性命,还说虽然保住了性命,你却永远不能在应天出现,也不能再使用‘顾秋寒’这个名字。”

    顾秋寒点点头,他明白,自己虽还活着,“顾秋寒”却已经死了,否则不但辜负了十三的一片苦心,还会连累她和老杜。

    沈碧纱道:“她给我一枚宫里的金牌,让我趁夜出城,带你远走高飞,还帮我雇好了马车。”

    顾秋寒痛苦的闭上眼睛,凄声道:“还有吗?”

    沈碧纱微摇螓首,“最后她让我转告你一句话——相忘于天涯。”

    车厢内昏暗无比,沈碧纱并不能看到,在这一刻,两行清泪从他眼中飘落,沾湿了衣襟。车外冷月高悬,一株腊梅夹在垂柳之间,悄然呆立,仿佛在凭吊那已逝去的芬芳。

    后记

    江湖险,人心更险

    今年的创作计划是《浮生六记》结束后,写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长篇,并没有打算写专号,但在李辉以请客按摩的利诱下,我极其果断的暂停了正如火如荼的长篇创作,于是就有了这篇《月冷梅香》。不过考虑到路途迢遥这一因素,李辉许给我的,百分之二百又是个“马歇尔计划”。

    开个玩笑,因为接下来将要探讨的,是个十分沉重的话题——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险,人心更险!

    胡惟庸案,是明初历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政治事件,朱元璋为肃清“逆党”,在处死左丞相胡惟庸后,株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算上亲眷,这个数字更加惊人),前后延续了10年之久,堪称一次名副其实的大屠杀。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要为逆党二字加上引号,是因为胡惟庸当时是否真有谋逆之举,尚待考证。很多史学家都认为,朱元璋一手造就的胡惟庸案,只是他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设计的一个大阴谋。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君主制国家以来,宰相或丞相就是皇帝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政,位高权重。宰相可以是皇帝的得力助手,也可以对皇帝的权力构成威胁——历史上宰相篡夺皇权的并不罕见。朱元璋历尽艰险登上大位,他决不能容忍别人与他分享权力,他对身边的任何权臣都会严加防范。从这个意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