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节(精校版完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以李重的情报能力,三五天之后就能得到消息。但就算李重知道了,也无济于事,现在道路上全是积雪碎冰,派出骑兵追赶也无济于事。

    而且李重一点派兵追杀曹操,很有可能之屠杀到百姓,伤不到曹操一根毫毛,这么做除了背负骂名以外,根本毫无意义。

    三天以后,李重接到曹操撤往长安的消息,留守洛阳的军队不足三千人,不过李重依旧按兵不动,没有攻取洛阳的打算。反正曹操已经撤走了,什么时候占领洛阳都一样,现在去的话,还要负责满城百姓的吃喝,李重的负担也很重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一条条战报接踵而至,乐进撤回汉中,汉中的曹仁撤到长安,长安已经重兵云集……

    于是以太史慈、赵云为首的将领纷纷请命,带兵攻打潼关,争取将曹操困死在长安。而李儒等文官谋士也纷纷出谋划策,比如让马超段曹操的后路,再派一支兵马绕道草原,偷袭安定郡等等,心肠无比歹毒。

    不过来吃并没有听从这些人的建议,将心比心,来吃不认为曹操这是垂死挣扎的节奏,而是要壮士断腕,走为上策。而曹操的后路不难想象,天下之大,也只有西域才是曹操的存身之地了。

    自己该怎么办?

    一时间,李重陷入迷茫之中,从内心深处讲,李重并不想将曹操至于死地,但理智上,放虎归山又是十分愚蠢的举动。

    整整十天,李重都没做出决断,李重依照各朝各代的经验判断曹操是留不得的,但对照到天朝,李重忽然觉得情景极其吻合。现在的情景是曹老大远走西域,自己雄霸中原,和蒋大光头退守宝岛差不了多少。

    抛开军事实力问题,宝岛人的生活水平确实高于天朝,生活环境也要比天朝自由。

    不要拿什么大光头带走多少金银财宝说事,也不要说天朝人口众多,事实就是事实,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抛开乡土情结,估计天朝的百姓宁愿生活在宝岛,也不愿意生活在天朝的,老百姓追求的可不就是这个。

    至于什么统一大计,当年李重对这个真不感冒,统一了又如何,不外乎是多统治了一个岛的百姓,多收了些税钱。坏处显而易见,剥夺了老百姓的选择权,两个国家的时候,老百姓还能偷渡,变成一个国家了,偷渡和自投罗网没什么两样了。

    民族大义更是个笑话,是,李重确实是个大沙文主义者,但当年的天朝好像正好和李重的作风相反,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数、四等汉就是统一了,汉人依旧不受重视,被打压。

    政府说话也跟口号一样,你要是真的重视民族大义,当年南阳的屠杀事件,政府为什么出兵给华人报仇雪恨。只有血债血偿,华人才能对政府归心,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更高,光欺负宝岛算什么本事呢,收回宝岛天下华人就扬眉吐气了,真是笑话。

    想到这里,李重心里做出了决定,自己先做个实验吧!

    咱是穿越者嘛,穿越者就要与众不同,一统天下多少人都玩过了,玩就要玩点新鲜的。

    ……

    这个冬天发生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徐晃投降了李重,周瑜将夷陵天险纳入囊中,随后指挥大军进入益州。益州本来就摇摆不定,徐晃一投降,大多数属州县立即倒戈相向,有些比较顽固的州县也在吴懿的劝说下竖起了降旗。

    徐晃投降,益州入手,李重争霸天下的活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天下十之八九尽在掌握之中,大局已定。

    初春、长安、细雨蒙蒙,青草连天。

    最后一个战场打的如火如荼,马超和曹彰在安定一线展开殊死搏杀。曹操千里逃亡,马超自然不会放过大仇人,就算李重没有军令,马超也会拼死搏杀的。

    曹彰也是一样,战线以东就是曹操的迁徙大军,一旦自己挡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