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幕亮起,正在踏台阶的田晓鹏直接愣住,只见银幕里闪过一幅幅的原画草图。有古怪的猴子,凶戾的沙僧,笨拙的猪头,俊俏的小和尚,威风的哪吒,大长脸的二郎神……

    这些草图并不成规律,显得支离破碎,肖像、武器、坐骑、宫殿等等,前后皆有不同。唯一的共性,便是那笔尖纸上蕴藏的热情与真诚。

    老外们不懂,自己人一瞧就是西游记,顿时惊叹连连。

    田晓鹏低着头,不知怎样上的台。他从褚青手里接过证书,站在讲台后面,颤着声道:“谢,谢谢!我,我从04年左右开始做《大圣归来》,到现在7年了。那时不太懂,想做就做了,上手之后才发现,要克服的困难太多太多……我们的意识欠缺,技术跟不上,市场也不看好,但我就是,就是想做我们自己的动画电影……”

    “哗哗哗!”

    他一时哽咽,全场却掌声雷动。

    ……

    五个人授奖完毕,场间暂歇,之后是褚青致词。

    几分钟后,他再次现身,范小爷和周公子眨巴眨巴地瞧着对方,就像某年金马奖的那七分钟舞台。

    他似腼腆似酝酿的沉默片刻,才笑道:“其实我想了很久今天要讲的主题,想来想去,还是决定讲讲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有一百多年了,太久远的不去赘述,先说说我们的第五代。他们都经历过文革浩劫,动乱结束后重返校园,系统的学习电影知识。他们与当时文艺界的主体意识、反思思潮相适应,而这些,构成了第五代的生活积淀和影像风格。简单两个词,挣脱、寻根。

    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第六代又浮出水面。文革对他们来讲只是童年记忆,不存在切肤之痛。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变革期,感受到的是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崩溃与建立。所以第六代的风格是,审视、迷茫。

    陈凯歌导演说过:所有的一切,都与创作者的经历分不开。我完全赞同这句话,而我要问的是,从第六代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无论影视界还是评论界,为什么没人提第七代这个概念?”

    “……”

    他给了大家一点消化的时间,继续道:“业内有很多争执,以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国不会有第七代,更不会有第八代。

    首先,你要成就一批有影响力的导演,以及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才能称之为一代。陆川总说自己是第七代,宁浩也被认作是第七代,还有李玉和马俪文,其实都没被广泛认同。

    其次,这些作品要反映时代特征和社会形态。比如张艺谋的农村,陈凯歌的知识分子,贾樟柯的小县城,娄烨的边缘群体。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拍过严肃电影,那也归不到一代。

    我说这个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电影是割裂的,第六代之前是传统电影,之后是新市场电影。

    我们以前用胶片,现在用数字,以前用摄影机,以后用手机就能拍了。行业门槛越来越低,我没有发行渠道,我可以扔到网上。我不会剪辑,但我有大把的软件可以自学。我没有化妆造型,拜托,现在Cosplay很火的!

    这种创作的自由化和普遍化,是未来的趋势。

    而且以目前的市场发展,将来会是商业片暴走的大环境。好处是热钱涌入,机会众多,观众盲目,名利只在一夕之间。坏处是意识同化,在电影全球化的熏染下愈发平庸,毫无个性。

    我为什么说没有第七代、第八代?就因为我们没有时代特征,并且丧失了思考能力。

    以上这些,就是你们要面对的情况。套用《双城记》的一句话,我们在直奔天堂,我们在直奔相反的方向——全凭选择。”

    “……”

    所有人都在静静地倾听,只有摄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