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节(精校版完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京,母子分别自是依依不舍,徐础亲自送行,一直送到邺城方才告辞,叮嘱几句,别无它话。

    徐础极少进城,此次前来,一是送行,二是来见邺城王谭无谓,他早已接到邀请,一直找借口没来。

    三年前,谭无谓听从徐础的建议,先是自请攻打辽东,战败之后赴京请罪,愿以王号赎罪,未得允许,于是请削一半封地,并且免去长子“王世子”之称,以为儿子无功,不可称王。

    如徐础所料,经过此举,皇帝对邺城王的忌惮少了许多,但是蜀王迁京、凉王免号之后,谭无谓又有些害怕。

    一见到徐础,谭无谓就激动地说:“朝廷动手了,朝廷动手了……”

    “二哥与郭相有过书信往来?”

    “没有,我怎么会……他是宰相,我是一方诸侯,平时总有公文往来。”谭无谓中途改变说辞,“怎么办?我是不是该学凉王交出王号?如今异姓王只剩下我一个……”

    “凉王数度不奉诏书,有罪而去王,二哥何罪之有,要交出王号?”

    “我也不愿交出,可是……”

    “而且异姓王还有一位蜀王。”

    “蜀王迁至京城,与傀儡无异。”

    “二哥要学,不如学蜀王。”

    谭无谓愣了一会,问道:“四弟没有别的主意了?”

    徐础摇摇头。

    “让我想想,实在不行,只好用这一招。”

    徐础告辞,回到谷中向张释清道:“邺城王怕是难得长久。”

    张释清吃了一惊,“咱们思过谷多得邺城王庇护,你不能给他出个主意?”

    “邺城王以军功得王,心高气傲,不愿去京城忍一时之辱。天子在时还好,天子一旦不预,必要先除邺城王。”

    “如此说来,薨在皇帝之前,才是邺城王的幸运?”

    谭无谓的“运气”没那么好,他果然没去京城,而是又一次上书,希望交出王号,被皇帝在诏书中责备之后,再不提此事。

    两年之后,皇帝得病,为了冲喜,将一位公主送到邺城与谭无谓的一个儿子成亲,这是早就定妥的亲事,因为两人年幼而拖至今天。

    送亲的队伍极为庞大,贵戚成群,谭无谓带儿子以及群臣出城相迎,却被随行禁军拿下,直接送往京城,亲事则照旧进行。

    谭无谓在京城的遭遇众说纷纭,又过两年,徐埙第二次回家省亲时,才带来一些可靠的消息。

    谭无谓进京,朝廷对外宣称是邺城王听说皇帝病重,自愿前来服侍,在京城,谭无谓住进早已安排好的王府,进宫数次,君臣之间说些什么,外人不得而知。

    皇帝确实得了重病,拖了五个月,撒手驾崩,消息传出的当天晚上,邺城王自刎而死,留下遗言,声称是要追随陛下。

    太子登基,感念谭无谓之忠,特许其长子继任邺城王,三世以后再削王为侯。

    徐埙这年十五岁,因为从小在东宫陪伴太子,已获官职,此次回家,一是省亲,二是与田熟正式定亲,约定次年完婚。

    徐埙还给父亲带来一个提醒:“新帝至孝,对太后无所不从,太后对张妃、渔阳王忌恨已久,二弟身在渔阳,望父亲多多在意。”

    徐础道:“你初去京城时,我怎么交待你的?”

    “莫管闲事。”

    “嗯,我现在的交待也没变。”

    次年秋季,该是成亲之日,徐埙职事繁忙,不得告假回乡,张释清于是与田匠、冯菊娘夫妻一同送田熟进京,这也是他们多年来第一次离开思过谷。

    谷中一多半人跟着进京,只有徐础留守,带几个孩子继续读书,连信也不写一封。

    这些年来,谷中人口逐年增加,已近百口,突然离开大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