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节(1/2)
相比其他人实打实的功绩,李泌、颜真卿却没有多少显著的功劳,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们年纪不大,资历不足。
尤其是李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居然位居检校兵部侍郎,实在有些儿戏。
当然大多都是眼红的。
王维将自己听到的异议告诉了裴旻。
裴旻不屑一顾的笑了笑,没有说话,不去在意这些。
李泌的功劳是谋功,他没有自己的威望,却干成了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事情:串连起了李光弼、哥舒翰、郭子仪三将的合作,困死了安禄山,这份谋功是不可忽视的。
李泌的提升,是他应得的。
反倒是颜真卿的功绩有些牵强,关中缺粮,颜真卿经营青海道,令得关中得到了青海湖、川蜀粮草的支援。
可实际上关中是缺粮,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缺,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可就算破格提拔,那又如何?
一切他说的算。
“不去管这些,不用我出面,要不了多久,李泌、颜真卿就会让他们乖乖闭嘴。”
裴旻对于自己看中的三杰其二,很有自信。
第六十二章 三杰之首,忠嗣归来
广德元年六月,正是最炎热的时节,炙热的阳光普照大地。
长安开远门外有一处立堠亭,立堠亭附近开了一家茶摊。
开远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自西方战事平定,蠢蠢欲动的商贩开始了自己艰辛而又愉快的赚钱之旅。
在这炎热的时节,与路边茶摊喝一碗凉茶,那是最享受的事情了。
故而小小的茶馆生意极好,茶馆的东家徐长贵不住的吆喝着自己的子女干活。实在太忙,自己也不得不端茶招呼客人。
刚刚给客人满上一碗凉茶,徐长贵看着桌上抖动的茶水,眉头有些奇怪,难不成地龙翻身?
正想着但听得蹄声如雷,百余乘马疾风般卷由远及近,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雄伟非常。
长安的百姓见惯了禁军的熊样,也就近年来裴旻领着神策军入京,他们才见识到什么是天下精锐。
但飞驰而来的这伙骑士不过百人,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似乎较之神策军都要更胜一筹。
“怕是只有裴相的亲卫兵能与之相比了吧……”
徐长贵在长安生活的半辈子,别的没有就是眼见高,见多识广,心底疑惑,谁能有如此风采?
百骑来到近处为首一人红马白袍,马背上挂着一个硕大无朋的方天画戟,在他们的茶摊前一瞬而过。
徐长贵突然惊呼道:“是青海郡王,青海郡王回来了!”
若说天下最传奇的人物,莫过于庙堂上的裴旻。
他这些年的事迹,堪称奇迹,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青海郡王王忠嗣却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他的身世较之裴旻更加传奇。作为英雄王海宾之后,年少时就得先皇李隆基看中,赐予忠嗣之名,裴旻更是将他接入府中用心培养。
王忠嗣少年为将,屡立战功,护卫莫离驿的时候,吐蕃于大非川阅兵。
王忠嗣两百人大闹大非川,险些生擒吐蕃赞普,之后勇夺青海湖,长驱直入直取大马士革城,无不证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忠嗣的军威在唐王朝那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
徐长贵话音一落,周边顾客一个个都霍然而起,翘首眺望。
王忠嗣看着近在咫尺的长安,归心似箭,在不危及行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快速前行。
穿过西市,直接来到了裴府。
王忠嗣将马鞭一丢,跑进了府中,自己家无需通
尤其是李泌,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居然位居检校兵部侍郎,实在有些儿戏。
当然大多都是眼红的。
王维将自己听到的异议告诉了裴旻。
裴旻不屑一顾的笑了笑,没有说话,不去在意这些。
李泌的功劳是谋功,他没有自己的威望,却干成了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事情:串连起了李光弼、哥舒翰、郭子仪三将的合作,困死了安禄山,这份谋功是不可忽视的。
李泌的提升,是他应得的。
反倒是颜真卿的功绩有些牵强,关中缺粮,颜真卿经营青海道,令得关中得到了青海湖、川蜀粮草的支援。
可实际上关中是缺粮,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缺,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可就算破格提拔,那又如何?
一切他说的算。
“不去管这些,不用我出面,要不了多久,李泌、颜真卿就会让他们乖乖闭嘴。”
裴旻对于自己看中的三杰其二,很有自信。
第六十二章 三杰之首,忠嗣归来
广德元年六月,正是最炎热的时节,炙热的阳光普照大地。
长安开远门外有一处立堠亭,立堠亭附近开了一家茶摊。
开远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自西方战事平定,蠢蠢欲动的商贩开始了自己艰辛而又愉快的赚钱之旅。
在这炎热的时节,与路边茶摊喝一碗凉茶,那是最享受的事情了。
故而小小的茶馆生意极好,茶馆的东家徐长贵不住的吆喝着自己的子女干活。实在太忙,自己也不得不端茶招呼客人。
刚刚给客人满上一碗凉茶,徐长贵看着桌上抖动的茶水,眉头有些奇怪,难不成地龙翻身?
正想着但听得蹄声如雷,百余乘马疾风般卷由远及近,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雄伟非常。
长安的百姓见惯了禁军的熊样,也就近年来裴旻领着神策军入京,他们才见识到什么是天下精锐。
但飞驰而来的这伙骑士不过百人,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似乎较之神策军都要更胜一筹。
“怕是只有裴相的亲卫兵能与之相比了吧……”
徐长贵在长安生活的半辈子,别的没有就是眼见高,见多识广,心底疑惑,谁能有如此风采?
百骑来到近处为首一人红马白袍,马背上挂着一个硕大无朋的方天画戟,在他们的茶摊前一瞬而过。
徐长贵突然惊呼道:“是青海郡王,青海郡王回来了!”
若说天下最传奇的人物,莫过于庙堂上的裴旻。
他这些年的事迹,堪称奇迹,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而青海郡王王忠嗣却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他的身世较之裴旻更加传奇。作为英雄王海宾之后,年少时就得先皇李隆基看中,赐予忠嗣之名,裴旻更是将他接入府中用心培养。
王忠嗣少年为将,屡立战功,护卫莫离驿的时候,吐蕃于大非川阅兵。
王忠嗣两百人大闹大非川,险些生擒吐蕃赞普,之后勇夺青海湖,长驱直入直取大马士革城,无不证明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王忠嗣的军威在唐王朝那是仅次于裴旻的存在。
徐长贵话音一落,周边顾客一个个都霍然而起,翘首眺望。
王忠嗣看着近在咫尺的长安,归心似箭,在不危及行人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快速前行。
穿过西市,直接来到了裴府。
王忠嗣将马鞭一丢,跑进了府中,自己家无需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